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在体量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生存状况远低于预期,平均生存时间不及国内企业的1/2。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微观因素、东道国制度环境、多维距离等等。本文从“时间压缩不经济”视角出发,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基础观,分析企业国际化动态过程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的影响。目前,国际化速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际商务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学者们多采用单一指标衡量国际化速度,具有片面性,并且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企业国际化速度与母公司财务绩效或者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国际化速度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的影响;现有关于海外子公司生存状况的研究,主要采用二元选择模型,此模型无法对海外子公司的生存持久性进行分析;此外,现有研究大多以发达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缺乏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并且国际化速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可能是忽略了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制度基础观认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差异也是影响企业OFDI绩效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距离综合反映了母国与东道国制度换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差异程度,是影响海外子公司生存的重要因素。除了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也是研究海外子公司生存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本文采用复合指标衡量国际化速度,重点研究其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的影响,以及营商环境距离和冗余资源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首先,本文梳理了有关海外子公司生存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国际化速度、营商环境距离和冗余资源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状况的影响;其次,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对海外子公司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非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子公司的平均寿命为2.26年,有大量的海外子公司仅存活一年;第三,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国际化速度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的影响,并研究营商环境距离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将国际化速度划分为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国际化速度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际化速度会负向影响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不同维度的国际化速度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的影响存在差异,国际化速度(广度)对海外子公司的生存绩效的影响更大;第二,营商环境距离会弱化国际化速度与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之间的关系;第三,不同种类的冗余资源对国际化速度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国际化速度和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强化作用,但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国际化速度和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未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东道国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选择合理的国际化扩张速度,避免跟风投资;国家应适当放宽国内企业的融资条件,鼓励企业进行OFDI,并建立系统的东道国信息分享机制,降低企业OFDI风险。本文综合考虑宏微观因素,创新性的将国际化速度、营商环境距离和企业冗余资源纳入到企业国际化绩效的研究中,对于丰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