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山水园林营建思想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名词,也与如今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提出的“山水城市”这一城市规划理念拥有同质的内涵。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的历史造就了其经济繁荣、人文鼎盛的局面。越中山水园林兼得山水与园林之长,又源远流长、传承赓续,成为了中国山水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文章期望通过对越中山水园林的研究,管窥传统意义上“山水园林”的定义及其内涵。主要运用“论从史出”的园林史研究方法,以越中山水园林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历史图文与场地遗迹的实证性考察,在大量古今文献的梳理以及大量案例研读的基础上,将越中山水园林分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得到了如下成果:宏观层面的越中山水园林表现为山水城市,主要集中在春秋至西汉时期对稽山鉴水的改造以及越王句践“象天法地”的建城构想。并对其中的山水格局营建以及山城关系流变进行探究,提出越中山水城市的主要营建思想为讲求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生和注重城市空间与功能划分的以人为本理念。中观层面表现为山水胜迹,主要为魏晋至唐宋时期,以“山阴道上”与“兰亭流觞”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山水理法主要包括自然得景和文化延续两方面,认为越中山水胜迹的主要营建思想为崇尚自然与人文胜概。微观层面表现为山水庭园,鼎盛时期在明清,尤其是明朝末年。考证了大量城内外山水园林的营建位置,分析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大量的案例阐述山水庭园中对山水的理法智慧,包括真山真水、残山剩水和掇山理水三个方面。并提出越中山水庭园在形式上讲求崇古质朴,意境上讲究芥子须弥的营建思想。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越中山水园林的营建思想流变,并针对三个尺度的山水园林提出对六条当代建设的启示:宏观尺度应遵循自然秩序以契合城市发展,妥善利用山水并合理规划空间;中观尺度应物质保护与文化延续并重、合理利用山水胜迹塑造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微观尺度应注重对山水庭园的形式革新,并注重意境的承继和文化的阐发。
其他文献
健康景观是一种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的景观形式,在当今社会具有推广意义;而芳香植物兼具观赏和保健功效,是常应用于健康景观的植物材料。本文选取香冠柏Cupressus macrocarpa‘Goldcrest’、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四种常见芳香植物,采用动态顶空
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Isoprene)的合成与释放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异戊二烯的合成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逆境条件下,异戊二烯合成释放及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以美洲黑杨南林-3804(Populus deltoides,Nanlin 3804)为实验材料,对叶片施加氟草敏(norflurazon)(600μM)抑制类胡萝卜素合成和NaHSO3(4.5 m M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人类危害仅次于霍乱孤菌,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分布在海洋环境中。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是细菌通过产生自体诱导因子感知细胞密度的变化从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细菌利用群体感应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的需求。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由Lux I型自诱导物合成酶和LuxR型受
从我国东南至西北,是一条由降水驱动的梯度带,它跨越多个生物气候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承载着巨大、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叶功能性状作为植物性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桥梁,其性状特征直接影响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降水梯度带上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联以及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有助于理解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形态、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策略。本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植株小巧,叶型独特,具有美丽的金黄色网状叶脉,不仅具有药用保健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但目前对金线莲叶片呈色机制尚无研究,花青素是植物呈色的关键因素,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后期合成途径中导向花青素合成的一个关键的特异性酶。本论文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拟参与花青素合成的
作为中国名山风景的经典类型之一,洞天福地景观暗含“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和“道法自然”的哲学观,是道教“神圣空间”的具象表达,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浙江洞天福地作为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一直受到来自统治者、道团文人等的充分关注,呈现出持久且强盛的生命力。本研究以“历史演进中的浙江洞天福地”为线索展开,采用横向与纵向的交错研究法,结合文献、图像、实地考察及保护景观等方式,由洞天福地历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结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剧烈的内外部重组与分化。景观资源评价是识别传统村落资源内在组成和外在表现的重要工具,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杭州市15个低山丘陵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景观资源构成要素及特征,从景观资源质量、生态环境条件、规划利用条件3方面建立低山丘陵型传统村落景观
讲故事已经成为公认有效的品牌营销方法之一。故事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以故事形式传达的内容使得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被说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企业将自身的价值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关系。目前,关于品牌故事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通过实验法发现,品牌故事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并且不同类型的品牌故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积极影响程度不同。产品故事比企业故事和消
树木是林业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提供社会服务以及物质生产等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树木检测方法需要大型设备,不易携带且受环境因素较大,对于超出单个树木水平的树还是需依赖有经验的观察者,专业要求高。当气候、地形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树木检测工作在检测精度和适用性上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文通过采用自主拍摄和网上获取的方式构建树木整体图像数据集,考虑到树木不同生长阶段形态
林分密度作为影响林分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人为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林分的自稀疏关系是林分密度管理的要点,常用最大密度线来描述林分的自稀疏关系。目前常见的林分最大密度线构建方法往往依赖于现实林分的高密度数据,并且缺乏密度生长的“极限”概念,无法对林分密度生长的极限值作出有效的估计。为此本研究对林分密度的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利用生长模型的渐近线参数构建了极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