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乡村的建设形式、空间布局、总体面貌焕然一新,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中国正处在乡村景观向现代城镇景观转型的重要时期,然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以地方历史文脉和自然环境为依托形成的乡村景观正逐渐消失,乡村聚落社区化,传统村落渐渐地被现代楼房代替,景观建设正向模式化发展。城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乡民住上了城市般的楼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居住区景观慢慢脱离了“乡村”这一根本,景观与乡民、乡村生活、乡村精神文化分裂开来,表现为比较片面的现代形式,这使乡民内心感到“被城镇化”,失去了精神家园,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景观的共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居住区"失乡"现状和乡民的实际需要,本文以“乡村记忆”景观设计为研究主题。乡村记忆凝聚着历史与人文,是乡村共同体的精神寄托和心灵的归属,新型城镇居住区“乡村记忆”景观的营造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居民生活走进新时代的同时记得住乡愁,这对塑造良好的城镇形象、提高城市景观辨识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居住区“乡村记忆”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在把握乡村景观特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居住区与“乡村记忆”景观结合的合理的形式,寻求一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又保留乡村记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是简单的保留传统乡村景观,而是,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乡村记忆”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论文研究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开始,对相关理论梳理探索,明确"乡村记忆"景观的构成要素,尝试总结“乡村记忆”景观的营造理论,最后结合杜塘居住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居住区“乡村记忆”景观设计的具体可实行的方法,为新型城镇居住区建设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研究认为“乡村记忆”景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系统,有其历史性和地域性及存在的价值。乡村记忆景观的营造不是简单的保留乡村,而是向传统乡村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记忆”,引导“乡村记忆”景观在新型城镇化居住区建设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