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阿尔金断裂,在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阿尔金断裂东端作为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主要边界断裂,也是塔里木块体、青藏高原块体和阿拉善块体三大块体交汇的关键构造位置,因此对阿尔金断裂东端部以及邻区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的详细研究,对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过程以及与邻区块体的构造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端部自疏勒河口以东段以及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断裂的运动特征的调查和滑动速率的定量研究,同时总结前人对酒西盆地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及新生代沉积地层的研究成果,获得酒西盆地的新生代的地壳缩短速率,进而定量分析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分布与区域构造转换之间的关系,探讨阿尔金断裂向东延伸和青藏高原往北扩展的样式。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论文选取了阿尔金断裂东端是指自疏勒河口以东到宽滩山南西的部分,长约70公里断裂段,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考察、地质年代学方法以及高精度的地形地貌航空影像测量等方法,对断裂开展了断裂活动性定量研究,结果认为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在近疏勒河口一带约为>1.58mm/yr;向东逐渐减小,从ATF-2测点处的1.00-1.50mm/yr,到了红柳峡西侧的ATF-3测点为0.58-0.72mm/yr,而向东到红柳峡以东,已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断裂仅表现为逆冲性质。在垂向滑动速率方面,全段均表现为向北逆冲性质,垂直滑动速率较小,均在0.1-0.3mm/yr。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工作基础,对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磴磴山断裂赤金峡段不同级地貌面的断错地貌的调查和位移测量,同时开展了地貌面暴露年龄的测定,估算得到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0.1mm/yr。而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另一条断裂,也就是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的黑山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为(0.26±0.06 mm/yr)。在总结前人在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内北西向断裂定量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得到河西走廊西端一系列北西西向的逆冲断裂和褶皱在平行于阿尔金断裂走向方向上的缩短速率的总和是1.4-2.4 mm/yr,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1-2 mm/yr水平走滑速率相当,由此推断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左旋走滑被活动的逆冲断裂、新生代以来褶皱隆起引起的地壳缩短吸收和转换了,阿尔金断裂在其东端部水平滑动速率逐渐降低,断裂终止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宽滩山以南赤金堡附近,而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北侧的黑山断裂,与其走向上相联接的磴磴山断裂、金塔山南山断裂共同构造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最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