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瓜,属葫芦科,丝瓜属,生产上分为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L.) Roem)和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L.) Roxb)两个栽培种。丝瓜在我国南北均有栽培,以嫩果供食用,瓜肉细腻柔软,味道鲜美,是我国主要的夏季蔬菜之一。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常规育种、药用成分提取分析、加工工艺上,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试验旨在初步的探讨丝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水平育种的初期研究,以国内收集的30份丝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丝瓜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丝瓜富含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等物质导致DNA提取和纯化困难的问题,改良了传统的CTAB法,从丝瓜幼苗叶片中,获得质量比较高的丝瓜DNA,经检测适于ISSR-PCR扩增。2.建立、优化了丝瓜ISSR-PCR反应的技术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5 U,引物浓度为0.4μmol/L,dNTP的浓度为250μmol/L,模板DNA浓度为30 ng/反应,10×Buffer 2μL。按照此体系,在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在最适退火温度下退火45 s,72℃延伸90 s,进行35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延伸10 min,4℃保存。该体系扩增出的条带清晰,效果良好,适宜ISSR分析。3.在供试验的99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适于丝瓜进行ISSR扩增的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0份丝瓜材料进行了ISSR分析。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多态性为144条,多态性比率为86.75%。同时,研究中发现16条ISSR引物中,序列含(AG)n、(CA)n的引物所占比例高达30%以上,说明丝瓜基因组中微卫星(TC)n、(GT)n含量丰富。4.依据ISSR分析结果,对供试的3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GS值在0.313~0.951之间,平均为0.769,遗传相似性较高。在GS=0.313处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普通丝瓜,第二类为有棱丝瓜,与生产上的分类一致。揭示了部分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不同品种之间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5.由试验的聚类分析结果(如图3-15所示)可知,编号为15、和9、17、19的丝瓜品种具有较大的遗传特异性,可以考虑将它们作为亲本与其他亲缘关系的品种杂交。聚类图揭示了丝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为以后更有目的、有选择的引种、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