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PSE的临床特点、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09年1月到2016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208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033例。500例患者发生PSE,其中男性363例,女性137例,年龄39~85岁,平均(62.13±10.35)岁。以2周为界,将PSE分为早发型癫痫(Early-Onset Seizures,EOS)和迟发型癫痫(Late-Onset seizures,LOS)。按照首次癫痫发作出现的时间,将病例组分为EOS组与LOS组。经分组后,EOS组患者309例,男性216例,女性93例;LOS组患者191例,男性131例,女性60例。根据住院号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与EOS组、LOS组脑卒中类型具有可比性的脑卒中后无癫痫发作患者3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16例,年龄41~88岁,平均(63.37±10.50)岁。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类型、生化指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尿素、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脑卒中发生时的合并症(肺炎、呼吸衰竭)、病灶大小、病灶位置及预后,并记录病例组首次癫痫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对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平均4年的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脑梗死后PSE的发生率(5.61%)低于脑出血后PSE的发生率(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2)脑梗死后EOS的发生率(3.00%)低于脑出血后EOS的发生率(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脑梗死后LOS的发生率(2.64%)低于脑出血后LOS的发生率(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EOS组血氯水平、血钙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EOS组病灶累及皮质、累及多部位、大病灶、累及颞叶、累及顶叶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血氯(OR=0.888,P=0.000)、病灶累及皮质(OR=3.270,P=0.040)、大病灶(OR=2.738,P=0.000)、病灶累及颞叶(OR=1.854,P=0.020)与EOS独立相关。(4)LOS组血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S组病灶累及皮质、累及多部位、大病灶、累及颞叶、累及顶叶、累及枕叶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00,0.000,0.017,0.009)。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血氯(OR=0.878,P=0.000)、大病灶(OR=4.119,P=0.000)、病灶累及颞叶(OR=3.406,P=0.001)与LOS独立相关。(5)PSE患者中,EOS与LOS癫痫发作形式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癫痫发作形式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6)EOS患者中,LOS的发生率高达75.44%,其中脑梗死与脑出血LOS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42>0.05)。结论:(1)病灶累及皮质、大病灶、病灶累及颞叶是EOS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病灶、病灶累及颞叶是LOS的独立危险因素。(3)EOS易发展为LOS。(4)早期低氯水平是PSE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