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与秸秆还田共同作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很低,每年大量秸秆被焚烧,引发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对缓解我国土壤养分元素比例失调、弥补土地肥力不足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方地区冬小麦生长期间一般不需要灌水,降雨足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但自然条件下秸秆分解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而提高田间含水率对于秸秆分解具有加速作用,因此本试验设置了一组灌水处理,(?)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75%时进行灌水,将其提升至85%,旨在加速秸秆分解,促进养分释放。田间小区试验于2015~2016年度进行,试验场地属于新复垦土地,共设置秸秆还田并灌水(PG处理)、秸秆还田不灌水(PN处理)、无秸秆还田且不灌水(CK处理)3个处理。研究灌水与秸秆还田共同作用对小麦各生育期内土壤理化性状、生长要素及最终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改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灌水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秸秆腐解形成腐殖质,土壤变得疏松,结构得到改善。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各生育期容重大小均为PG<PN<CK。秸秆还田具有减少无效蒸发、涵养水分的作用,雨后土壤蒸发量大小为PG<PN<CK,蒸发抑制率PN<PG。秸秆还田对于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具有双重性,冬小麦苗期、分蘖期、成熟期,含水率关系为CK<PG<PN,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却为PN<PG<CK。(2)灌水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腐解释放出各种养分,同时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与活化。各生育期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基本表现为CK<PN<PG,秸秆还田较之不还田能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但尚不足以抵消作物的吸收消耗,必须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在苗期和分蘖期,水解性氮含量大小关系为PG<PN<CK,返青期至成熟期为CK<PG<PN,秸秆还田前期会减小土壤中水解性氮含量,应当配合施用氮肥,秸秆分解后期会逐渐释放出之前固定的氮素,具有缓释肥的效果。(3)灌水与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最终提高产量。苗期小麦株高为CK<PG<PN,分蘖期至成熟期为CK<PN<PG;苗期、分蘖期干物质积累量CK<PG<PN,返青期至成熟期为CK<PN<PG,表明灌水过后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多。最终PG处理、PN处理实际产量分别比CK处理分别高了 6.53%和3.13%,增产作用主要是因为穗数增多以及千粒重增加。
其他文献
2006年3月下旬,塔城市某鸡场饲养的笼养伊沙褐蛋鸡2116只,在57周龄时爆发了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前后病程共7d,发病率达88.7%,病死率54.4%,经过笔者深入鸡场对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正>【引言】WO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693 mAhg-1)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目前所报道的WO3电极材料仍存在比容量较低,循环性能较差等缺
会议
在医学论文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应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描述时应明确以下事项:(1)品种、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以为本类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以及家庭负担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2日至9日河北省3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与住院的精神
目的社区是中国居民基本的生活单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大,社区应该对居民健康及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对卫生
针对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中因地质因素复杂所带来的施工困难,总结了以往所遇到的岩溶不良地质条件和施工经验,指出了可能出现施工故障的岩溶地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