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业集聚和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日、德之后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强国。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在承接国际产业链条转移的过程中,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依靠大量资源消费和环境代价,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产业实现了规模经济,但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边界。
本文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政府管制”为主线,对环境污染的结构变化、趋势以及环境管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资源诅咒性”的概念进行拓展,认为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存在“诅咒”效应,并且制度的弱化加剧了这种“诅咒”的程度。其次,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显示出了比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会给环境污染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同区域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对降低环境污染是有利的。再次,政府采取管制的手段是解决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渠道。环境管制首先受制于产业结构及其自身特性、经济外向度的影响,其次科技含量的高低以及生产方式的规模经济也会影响环境管制的实施,最后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会造成不同政府间行为模式的差异,并进一步对环境管制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