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在大庆油田一类油层中已经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油田开采年限的不断加长,大部分主力油层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随着油井含水的增加,原油开采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加大对二类或三类油层的开采力度。由于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普遍具有渗透率低,厚度薄,连通性差的特点,使得传统的驱油方法在二类油层中并不完全适用。因此需要人们在二类油层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从而对大庆油田稳产4000万吨的目标提供保障。本文在对化学驱驱油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庆采油二厂新型无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的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粘度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二元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抗剪切性能与稳定性,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同时通过实验对二元体系的静吸附量以及动滞留量进行了测量,得出天然岩心中表活剂的平均滞留量为0.251mg/g,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通过室内驱油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表活剂浓度、不同聚合物粘度、不同主段塞大小、不同前置段塞大小以及不同后续保护段塞大小条件下的二元体系驱油效果,总结归纳出各因素对驱油效果影响规律,从而得出了符合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二元复合驱的最佳体系配方:0.03PV前置聚合物段塞+0.3PV二元(S:0.3%+HPAM:1610mg/L,粘度40.3mPa·s)+0.3PV聚合物后续保护段塞+水驱。最后在天然岩心与非均质岩心中对所确定的二元体系配方进行了模拟验证,并与相同经济条件下的单一聚合物驱以及相同段塞大小下的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进行了对比,从而为大庆二类油层进行无碱二元复合驱确定出了最佳的驱油方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无碱二元体系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1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