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及健康,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缓解城市生活垃圾围城的困境,催生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现状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真正得到落实?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实和理论探索的需要构成了本研究的动机和逻辑起点。本研究结合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主要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政策执行的块状分析思路,借鉴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将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四因素”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选取目标群体作为本研究政策执行的核心模块。同时借鉴线性分析思路,通过已有文献的梳理构建影响居民展开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从居民感知视角出发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借助相关文献资料、政府门户网站、问卷调查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梳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文本,归纳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发展历程。对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分析,发现分类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借助于问卷调查,从居民这一维度进行切入,进一步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环境关注情况、环境的知识、感知到的行为动力、主观规范、相关配套设施、公共宣传等七个方面展开调研,更加深入地从目标群体这一维度出发展开研究。借助史密斯政策影响因素模型,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梗阻分析:一、从政策本身分析,存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目标模糊,难以操作以及政策制定的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等问题;二、从政策执行机构分析,存在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力不强,执行主体单一化,宣传存在偏差等问题;三、从政策目标群体分析,存在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水平低以及参与度和配合度不高等问题;四、从政策外部环境分析,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部分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是缺失的。最后,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梗阻的原因分析,为提高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果提供思路。从完善政策设计,进一步细化政策内容、明晰责任主体;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机构的执行力,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执行机构加强问责与效果评估、做对垃圾分类中的激励;提高目标群体参与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基本的环境素养、提升居民对政策的认同感;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拓宽深度等维度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