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鲁迅的作品形象而真实地记录了现代中国特有的民性、民情、民俗、民魂,堪称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同时,这部"人史"又展现给我们一个异常丰富奇特的"动物世界".大量描写动物,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作品形象而真实地记录了现代中国特有的民性、民情、民俗、民魂,堪称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同时,这部"人史"又展现给我们一个异常丰富奇特的"动物世界".大量描写动物,是鲁迅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里,"人"的思考和表现,常常是在与"兽"(动物)的关联和比照中进行的."人"与"兽"往往不可分离,纠缠在一起.其中好大一部分动物都是作为文学意象而存在的,也就是说,鲁迅写动物,不是从动物学意义上来进行的,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技巧的选择,而是联系着他对人的思考.通过考察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我们可以对他独特的人学思想、精神世界、艺术世界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对此,学界不是没有注意到,但至今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讨.该论文有意弥补此种不足.日本学者丸尾常喜论析鲁迅小说中的"人"与"鬼",成书一册《"人"与"鬼"的纠葛》,作者不才,冒昧仿效,将拙文命名为《"人"与"兽"的纠葛》.
其他文献
韩少功是当代文坛上的重要作家,其作品以极具思想性著称,那些充满哲思的文字中盈满了韩少功对社会人生的深深焦虑,这种焦虑从程度上来看走过了一个从形成到顶峰再到走向平和的过
本文从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学、花的意象与众女儿形象以及花的意象与小说的悲剧意蕴三方面做一探讨,力求揭示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学的渊源继承关系,阐示花的意象在塑造众女儿形象时显
关于异形词的研究已有很多,大多数研究者是从现代汉语字的角度来判定的,认为异形词就是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以往的研究者往往注重的是文字因书写(视觉)形体造成的不
本文针对学术界研究杜甫不同时期的议战诗,分析他对历次战乱的不同态度及矛盾心理,以及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很少有人论及的现状,力图从他生逢战乱,身居下位,身在民间,但却具有浓烈的
新文化运动初兴之际,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先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尤如觉醒的号角,唤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运动。傅斯年同当时有进步信仰
壮族影视文学近年来的崛起,理应受到学界应有的注意,其实翻开壮族影视文学史,就会发现早在50年代它就走向了全国,只是缺乏关注。壮族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