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这是因为它既是学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而从事教学的教师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意义的教学,将一段完整的阅读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逐句逐字地翻译和讲解,有时还进行无谓的对比、引申和分析,将整节课的时间全部用在对文字的分析上。甚至将一个完整的饶有趣味的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弄不清人物的关系,难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既不利于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现时的教学中效果很不理想。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展开的阅读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意味着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更重要是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言信息,并且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的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归的课堂教学模式。语篇教学模式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针对语篇的特点,笔者分别从阅读前的导入、阅读中的理解以及阅读后的反馈三个阶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结合实际的案例做出详细地说明,此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笔者总结了在学校进行的实验,将本人所教的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的语篇教学模式,而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一学期后对比两个班的阅读考试成绩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班的阅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由此得出结论: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高中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相对与传统的阅读教学,语篇教学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但试验涉及的人数较少,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总的来说,本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学生在阅读上还存在许多的困难:首先,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如词汇、句法及语法知识存在许多漏洞,从而阻碍了阅读的顺利进行;其次,语篇分析能力的不完善也使得学生在阅读篇章时无法运用有效的语篇分析手段帮助他们完整地理解语篇;再次,阅读技巧的欠缺也如同无形的障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以上的实际问题,本人结合一些教育学家的经典理论提出了一套针对高中学生阅读学习的语篇教学模式,供同行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