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矛盾的重心已经逐渐由生存变为生活,生活的全面性、全息性向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来新的挑战。GDP只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不能有效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居民幸福感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尤为明显,能够帮助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己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随着习总书记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上提出,我国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和倾斜,农村的经济、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也逐渐变小,农民幸福感和生活状况实际提升到何种程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幸福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等,结合前人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根据农民这一特殊的研究群体特点,构建了一套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采用CGSS2015中部六省的数据结合Ordered-probit计量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幸福感进行三个维度的分析,来考察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政府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本研究最终得出了几个结论。从个体特征角度观察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年龄、婚姻都显著影响幸福提升,而受教育水平和性别差异在加入物质条件维度的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变的不显著,说明这两个变量通过收入间接影响着幸福感。从物质条件维度,本文发现农民的个人年收入和家庭年收入与一般认为的不同,并没有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的提升,只有相对收入,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和房产数量才对农民幸福感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维度角度,虽然整体上社会因素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没有收入的影响程度高,但是也是显著影响着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其中,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是农民群体关注的重点。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提升农民幸福感的策略,即提升农民高等教育机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扩宽农民就业渠道;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提供农民文化素养,给农民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这些策略从整体上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