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武术,历经千年积累、沉淀、传承、发展,是当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项目,自2006年武术搭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快舟后,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意志,2016年,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的评定工作,贯彻与落实中华民族关于保护与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政方针,该举措有利于保护与挖掘河南省传统武术资源优势,促进传统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播,借助武术进校园的机遇,可实现学校武术教育场域的繁荣发展。研究以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现状为逻辑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9所“武术特色学校”发展状态进行调研,归纳与总结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的发展态势,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消解策略,旨在为今后武术进校园的工作提供理论借鉴与科学指导,促进传统武术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新发展,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自建设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武术进校园开辟了新手段。目前,武术进校园工程取得明显进步且优势明显:诸如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务实创新、氛围浓厚。(2)武术师资力量急需加强。由于学校学生数量基数庞大,武术师资力量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缺乏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武术人才;部分任课教师对于武术活动热情不高,出现消极倦怠现象。(3)武术教学内容需要完善。学生所展示的武术内容多为武术基本动作和低段位的武术操等;武术教材与教学内容繁多不一,武术特色教材亟待编撰。(4)武术硬件设施急需改善。学校武术硬件设施不足,室内场馆面积严重不足,武术课程教学只能在室外场地进行,遇到恶劣天气,很难保证武术教学的正常进行。(5)社会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校武术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学校武术教育出现“缺位”;学生家长对武术特色学校信心不足,对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有疑虑情绪。发展建议:(1)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学校武术工作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学校武术发展的奖惩制度,引进高水平的武术人才,不断提高学校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2)开展一校一拳武术特色教学。依附当地特色拳种提升学校武术特色课程,组织专家编写武术特色学校教材。(3)扩展经费来源渠道。引进社会资本与力量参与学校武术事业发展,依托高校资源建立武术教育实习基地,弥补师资不足与武术教育“缺位”问题。(4)传承武术文化,提倡文武兼修。依托学校武术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文武兼修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5)加强家校沟通交流。重视家校沟通,实现学校教育反哺家庭教育,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家长对孩子武术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弘扬武术精神。(6)设置奖惩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管理办法与评定方法,武术特色学校应尽快建立与实施奖惩评价机制。(7)创新武术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动力、动机,提高学校武术教学效果。(8)完善武术特色学校保障机制。注重学校师资领导与管理建设,领导带头落实学校武术活动工作的开展,切实建立、健全学校武术工作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