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计算中编码序列的设计与理论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DNA计算,主要是通过DNA分子之间的特异性杂交来完成的。具体过程是将信息通过编码形成DNA串进行输入,并在试管内经过生物化学反应,这样就能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需要的解。因此,编码问题的研究是DNA计算的首要问题,它的好坏会关系到DNA计算得成功与否及DNA计算的效率。就目前来说,虽然DNA计算模型种类繁多,但是还没有一种编码能同时满足不同模型的需要,因此就很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生物软件,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实现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DNA计算中编码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化反应中的不确定性,避免假阳性与假阴性解的出现,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所欠缺。在理论研究的深度方面,所有的单独约束条件下的码的界的还没有给出完整的具体的数值,比如A4(n,d)等,目前当n值较小时,可以得到一些码的准确值,但当n值增大时,准确值的取值范围迅速扩大,使得确定其具体的值变得困难。在理论研究的广度方面,目前对组合约束下的码的界的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对下届的提高上,即使当n值较小时,也没给出具体的数值,只是给出一些粗糙的上、下界,并且对组合约束下的码的界的理论研究也不全,很多组合条件的界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比如A4(n,d)+A4RC(n,d)+A4C(n,d)等,但是这些组合条件在实际中却是必须被考虑进去的。   本文是在充分掌握DNA分子结构与性质、DNA计算的生物机理和数学机理、DNA计算设计的生化实验操作以及相关的生物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DNA分子的生物学特征,针对DNA编码序列设计问题,给出汉明距离、H距离、Levenshtein距离及热力学约束相结合的组合约束条件下的DNA编码界的理论与算法。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切换系统作为一类重要的混杂动态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各种各样的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容错控制是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
这篇硕士论文集中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第2章,我们考虑了用优化理论中的补偿逼近法来解决如下含p-Laplacian算子的拟线性椭圆型变分不等式障碍
学位
本文综述了积分几何与几何概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对积分几何的未来做了一此展望。接着介绍了凸体、超平面、均质积分、平均曲率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我们早已知道:平面上,在所有
规范型理论是化简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重要工具,在动力系统分叉问题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它的关键思想就是通过构造可逆非线性坐标变换,将所要研究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化简为便于后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