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神经肌肉游离移植为主的方法综合治疗晚期面瘫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没有单独的一个方法可达到矫正全部畸形的目的。本文对治疗面瘫的发展做了历史性回顾,并对有关的解剖、动物实验及临床手术方法进行了研究。 应用解剖学资料主要了解颞肌、咬肌的神经、血管分布,旨在选择适当的颞肌瓣转移、咬肌隧道成形部位来修复眼部及口角畸形;同时对拇,、趾短伸肌解剖也加以研究。所得结果表明:颞深动脉及神经伴行,呈扇形于颧弓上方,呈60°角将颞肌三等分发出两个分支,转移的前1/2肌瓣内既有可靠的神经血管,又能保证转移后的功能。咬肌的对角线型血管、神经分布,可指导术者在其前后形成隧道,并将移植物与其紧密接触,利于三叉神经长入移植物内。足部拇、趾短伸肌神经支配有三型,肌腱有变异,有时与长腱合并。 动物实验是为了验证移植肌的存活及神经的长入。我们用灵长类恒河猴做实验,以拇、趾短伸肌去神经后游离移植,定期取标本做组织化学及形态学检查,证明了去神经后组织代谢有改变,电镜观察亦见改变。在移植后8周肌肉再生明显,12周神经支配趋于完善,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手术学研究中,提出了该术式对Thompson方法的改良、手术适应征、肌肉成活与神经再生理论、手术设计的悬吊点及具体方式改良等优点;手术采用去神经后两周再移植的方法,加快了神经长入的速度及可能性,减少了肌肉及神经挛缩的时间,使肌肉在萎缩前能成活,且神经在肌肉纤维化前即长入。对12例多种原因形成的面瘫,我们均采用此法,除一例效果不够理想外,11例效果良好。 本文结论:以拇、趾短伸肌去神经后两周游离移植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面瘫,近期可达静态恢复,远期可达动态恢复,是面瘫修复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
其他文献
以深圳地铁5号线五和站设计为例,总结地铁设计中可能产生的细节问题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
Neumann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报道了植入型扩张器的临床应用。Radovan则在19世纪70年代开创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研究显示,植入扩张器后,由于异物反应而出
目的: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椎板截骨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法,但是椎板截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量是否会对脊髓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没有相关研究。在以往的脊髓损伤的研究中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02年1月~2007年1月采用我院经验方芒硝膏治疗药物性静脉炎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把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性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写实性融合为一,把热切的拥抱现实与超现实的象征、隐喻和寓言结合起来,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