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陕甘宁三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县域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在陕甘宁三省区内县域之间经济联系也更为活跃,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网络化的联系特征,并在以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方式、结构、速度发展。本文采用了陕甘宁216个县域之间公路交通可达性的时间距离,反映县域经济优劣的15项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了县域综合质量,借助引力相互作用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陕甘宁三省区216个县域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区域县级单元个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特征和县域经济网络的结构特征。从县域间经济联系的强度来看:省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内部县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约占其经济联系总量的97.2%;市辖县区的经济联系强于其它县域;经济联系强度与交通网络密度成正相关,交通网络密度越大的区域,其经济联系强度越大。从县域经济联系强度的方向来看:两县域相邻或空间距离相近,其经济联系程度较为紧密;中心县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度中心、服务中心、调节中心和带动中心,其强大的中心作用可以带动邻近和周边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交通路网设施是各县域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通过对陕甘宁三省区县域经济网络结构分析可以得出:陕甘宁县域经济网络密度尚可,网络对县域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合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县域经济网络的中心性来看,陕甘宁县域经济网络聚集的趋势日趋明显,属于相对稳定的状况。中心性较高的县域绝大多数是所在地级市的市辖县域,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对周边县域的经济影响和带动能力很强。根据经济联系密度和自身区位因素,陕甘宁县域经济网络大致可分8大凝聚子群:分别为(1)河西县域子群,(2)兰州-白银-银川县域子群,(3)河东县域子群,(4)甘肃陇南县域子群,(5)陇东-陕北县域子群,(6)关中平原县域子群,(7)陕南县域子群,(8)外围县域子群。通过对陕甘宁三省区县域经济网络的全面分析,结论表明:陕甘宁县域经济联系强度差异巨大,分布非常不均衡;县域之间经济联系的指向性特征比较显著;县域经济联系网络的密度一般,经济联系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区域节点县域;经济联系网络格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