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酸铅晶体的生长及光学性能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酸铅(PWO)晶体由于其自身特点:高密度、短辐射长度和Moliere半径、快的闪烁衰减时间及较强的抗辐照损伤能力,成为欧洲核子中心(CERN)建设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电磁量能器用的首选材料,PWO晶体在高能物理领域、核医学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PWO晶体作为一种闪烁材料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PWO晶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PWO晶体的生长、退火、离子扩散改性、PWO微晶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等方面探索性工作,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下降法(Bridgman)、垂直梯度凝固法(VGF)生长了PWO及(F-,Y3+):PWO晶体,通过优化生长工艺,得到透明、无宏观缺陷PWO晶体。生长的PWO晶体为纯的四方相白钨矿型晶体,PWO单晶在350nm有较强吸收,但随着F-、Y3+的掺入,减少了在350nm处的本征吸收,PWO:(F,Y)晶体荧光强度得到明显提高,且发光主峰向短波移动了10-20nm,PWO在1000ns积分时间内光产额为32pe/MeV,衰减时间为4.2ns,VGF、Bridgman法生长(F-,Y3+):PWO晶体在1000ns积分时间内光产额分别为50pe/MeV、65pe/MeV,衰减时间分别为:7ns、5ns。2. Ce3+、Eu3+离子扩散PWO晶体减少了在350nm处的本征吸收,但Cr3+扩散PWO在420nm处产生了一个强吸收带;随着进入PWO离子浓度的增大,Ce3+、Cr3+扩散PWO晶体荧光强度逐渐减小,且Ce3+扩散PWO有红移现象,但Eu3+离子扩散PWO荧光强度逐渐增强。Ce3+、Eu3+、Cr3+离子扩散PWO晶体在1000ns积分时间内光产额分别为:36pe/MeV、46pe/MeV、<10pe/MeV。发光衰减时间分别为:4.7ns、6.5ns、4.0ns。3.不同气氛退火可改善350nm处PWO晶体的本征吸收,但富氧环境下退火PWO在420nm处有较强吸收;O2、N2退火PWO产生红移现象,C粉退火PWO荧光强度得到明显改善,但黄绿光成分有所增加。O2、N2、C粉不同气氛退火PWO晶体在1000ns积分时间内光产额分别为:10p.e/MeV、25p.e/MeV、38p.e/MeV,衰减时间分别为5.2ns、4.5ns、4.4ns。4.共沉淀法合成PWO微晶结晶良好,随着加入PEG-400量的增加,由塔状变成梭子状,在蓝、绿光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发射谱带,但发光强度低于纯PWO微晶。超声辅助法合成(Ce3+、Cl-):PWO微晶结晶良好,随着Ce3+、Cl-离子浓度的增加,PWO微晶由块状向带状转变,(Ce3+,Cl-):PWO微晶荧光光谱强度逐渐减弱。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顶部籽晶提拉法(以下简称TSSG法)晶体生长中的流动传热过程,开发完成一套数值模拟程序FETSSG,数值结果包括在一定工艺参数、材料物性及晶体尺寸下单晶炉内的温度分布
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池作为主要生产单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流态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本文通过对运用工程法、实测法及数学法3种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工厂
<正>增生性瘢痕的预防及其有效治疗,至今依然是外科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围绕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细胞因素、生长因子因素、微循环因素、免疫因素、基因表达因素)和动
会议
婴儿啼哭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传递生理及病理信息外,还可以提高抚育者的关注度改善抚育行为。对于早期建立与抚育者的关系、参与婴儿护理及早期的语言学习等具有不可或缺的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现行体制下师资建设中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通过分析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探索实行新的教师资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新疆信息中心根据相关要求建设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选用B/S结构,以达梦数据库7.0作为数据支撑,以E
目的保存家族性疾病家系成员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应用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es)转化外周血 B 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分别采用4种方法:(1)
填充柱目前是商品化液相色谱仪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色谱柱。尽管减小填充柱颗粒的尺寸可以有效地提高色谱柱的柱效,但同时也增大了柱压。作为一个新的选择,整体柱能够提供比填充柱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性态度以及性知识掌握情况,为提高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性的认识、促进大学生性健康、避免无知引发的性方面的问题和悲剧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问卷调查
汉语和西班牙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者差异较大。并列连词“和”在两种语言中也有许多不同。本文根据在海外做汉语志愿者教师时课堂、作业、考试里等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编写调查问卷,结合学生作业,得出可能的偏误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总结了前人在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关于连词“和”的研究成果,明确了选题意义和目的,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步骤。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