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根据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学说人工合成的包含抗原识别结构域和T细胞激活结构域的嵌合分子。CAR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识别靶抗原后可有效激活并特异性杀伤表达靶抗原的肿瘤细胞。目前,CAR-T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靶向CD19蛋白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根据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学说人工合成的包含抗原识别结构域和T细胞激活结构域的嵌合分子。CAR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识别靶抗原后可有效激活并特异性杀伤表达靶抗原的肿瘤细胞。目前,CAR-T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靶向CD19蛋白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高达90%。由于靶点的非特异性,CAR-T细胞会攻击低表达靶抗原的正常组织细胞,产生脱靶效应(on-target off-tumor)。在血液瘤治疗方面,CAR-T细胞会清除正常的B细胞,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在实体瘤治疗方面,CAR-T细胞会靶向肝、肺等重要组织器官,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脱靶效应是CAR-T临床应用中,特别是实体瘤治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包含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胞外段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胞内段的新型抑制性嵌合抗原受体(KIR/PD-1-based inhibitory CAR,i KP CAR)分子。i KP CAR胞外识别域KIR识别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后激活胞内信号域PD-1,向T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因为HLA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i KP CAR识别正常组织时激活PD-1信号,抑制CAR-T细胞的活化,防止CAR-T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杀伤;而肿瘤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HLA,i KP CAR的抑制性信号不能被激活,从而CAR-T细胞被活化并对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我们在临床常用的CD19-CAR-T细胞和HER2-CAR-T细胞中共表达i KP CAR,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它们是否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从而有望解决CAR-T细胞脱靶效应这一难题。首先,我们发现i KP CAR不影响T细胞表达激活型CAR及T细胞增殖、活性、CD8+/CD4+亚群变化;然后,我们检测了i KP CAR识别HLA后胞内PD-1信号通路,结果显示i KP CAR通过对CAR-T细胞激活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Zap70去磷酸化,进而抑制了CAR-T细胞的活化。最后,我们证明了表达i KP CAR的CD19-CAR-T(i KP-19-CAR-T)细胞在体外可以有效杀伤CD19+HLA-C1-的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株Daudi,而对CD19+HLA-C1+的健康人B细胞杀伤效果显著降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i KP-19-CAR-T细胞在清除免疫缺陷小鼠体内Daudi细胞的同时保存了健康人B细胞,而CD19-CAR-T细胞同时清除了小鼠体内的Daudi细胞和健康人B细胞。另外,我们发现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i KP-19-CAR-T细胞会表达更低的衰竭分子PD-1,产生更多的中央记忆型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释放更少细胞因子。在实体瘤治疗方面,我们同样在体外和体内证明表达i KP CAR的HER2-CAR-T(i KP-HER2-CAR-T)细胞能有效清除HER2+HLA-C1Low的胃癌细胞株MGC803,而对HER2+HLA-C1HighMGC803杀伤效果显著降低。对i KP-HER2-CAR-T细胞相关表型进行检测,结果也与i KP-19-CAR-T细胞一致。总之,本课题发明了一个基于KIR/PD-1的抑制性CAR分子,分别从血液瘤和实体瘤治疗方面证明表达i KP CAR的CAR-T细胞能够选择性杀伤不表达或低表达HLA的肿瘤细胞,同时显著降低对正常表达或高表达HLA的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从信号调控的角度为解决CAR-T细胞的脱靶效应提供了一条新方案。
其他文献
在动物体内特定的细胞群体中进行时空特异性的遗传学研究是生物学一直以来的难题。位点特异性重组酶,尤其是酪氨酸重组酶家族的Cre重组酶,因其重组效率高且特异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和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单个重组酶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用于研究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而Dre重组酶与Cre重组酶具有高度同源性且不会与其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常与Cre重组酶联合使用。目前已有的多种诱导型Dre重组酶,均为化学诱导
本博士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中,我们研究了非对称operad给出的上同调理论中的若干结构.1963年M.Gerstenhaber证明了带有乘法的非对称operad给出Gerstenhaber代数,之后M.Gerstenhaber与A.Voronov给出了此结果在复形层次上的版本,即他们证明了带有乘法的非对称operad的复形是一个Gerstenhaber-Voronov(简写
Ramanujan在1919年提出并证明了关于分拆函数的三个著名同余式,p(5n + 4)≡ 0(mod 5),p(7n + 5)≡ 0(mod 7),p(11n+6)≡0(mod 11).从这以后,人们便开始了对这类Ramanujan型同余式的寻找和研究.本学位论文我们对Ramanujan提出的三阶mock theta函数f(q)和ω(q)的系数进行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关于这两个函数的几个Rama
在量子世界中,粒子与波没有明确的界限。德布罗意提出所有具有质量的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在超冷原子中,它们较大的德布罗意波长会使其波动性更加明显,超冷原子的实验实现为物质波光学打开了大门。我们可以用超冷原子研究物质波的波动特性,如干涉、衍射等现象。实验上用来研究原子光学现象的元件称为原子光学元件,如原子反射镜、原子透镜、原子分束器等。原子光学元件在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和精密测量等方面都有
陆源有机物通过河流从陆地向海洋迁移,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关键元素的输运和转化对局地地貌、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陆海界面的物质输送转化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关键元素的源汇行为和控制因素分析。此前,相关研究更多关注有机碳相关过程,对有机氮的输送和转化以及控制因素分析相对薄弱,而有机氮更是在营养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近海初级生产力和生态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成像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从二战期间第一个PbS可实用红外探测器的出现到如今正蓬勃发展的第三代大面阵、小像元、低成本、双色与多色红外光电探测器,已走过近80年的历史。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导带中的子带间跃迁,子带间跃迁的能量刚好位于红外波段,因此在红外探测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前景。Ⅲ-Ⅴ族化合物的吸收峰在中远红外波段可调,可用于焦平
本文着重于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运行科学应用程序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上运行流式应用程序(streaming application)时出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这些优化问题都被证明是NP复杂性的,因此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一般情况设计有效的启发式方法,并针对特殊情况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一些科学应用通常被建模为有根的树。由于数据交大,处理此类树可能会超出本地内存容量。在多处理器系统上,一种实际的解决方案是将树划分成
全球能源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之际,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着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亟需炼油化工与氢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研讨相关问题,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集体智慧和解决方案。2021年4月19日—22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第十九分会"绿色炼油化工与氢能"在珠海成功举
固液界面动力学系数是调控凝固枝晶形貌和材料缺陷的关键物理量之一,研究该物理量有助于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生物医药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符合国家的长期发展需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各种体系下晶体生长过程,一些热门的领域如:激光选区熔化、锂电池稳定性问题、二维材料及蛋白质的结晶操控问题。毫无疑问,解决当中任一问题都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但这些问题的关键突破点往往隐藏在纳米-皮秒量级的
在目前肝癌诊疗条件下,只有确诊为早期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30%)可以接受治愈性疗法,而其余的中晚期以及复发的肝癌患者只能进行辅助治疗。现有肝癌辅助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不理想,接受辅助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S)少于6个月,所以,这类病人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已被尝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