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右室容积大小和功能状态与许多心脏疾病的预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传统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是目前评价心室容积和功能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由于右室腔的解剖形态结构不规则,呈新月形,心内膜面不光整,且右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不在同一平面上,这些解剖特点使右室腔的立体形态远较相对规则的左室腔形态复杂。传统M型与2DE评价心腔容积与心功能是根据左室腔规则的形态,假设一定的几何模型来计算,目前尚无针对特殊形态结构右室腔的几何模型。因此,传统M型与2DE方法并不适合右心容积与功能评估,其测值存在较大误差。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已成为一项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超声成像新技术,它可实时采集、同步显示心脏的三维图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并能对心脏各腔室进行容积测量,其对心腔容积的测量与心功能评价不依赖于几何模型假设。即使是在病理的状态下,心室腔的形态已明显改变或重构,RT-3DE也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拓展。本研究旨在探讨RT-3DE右室容积测量与功能评价方面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包括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本课题组应用RT-3DE全容积显像法、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MDCT)、磁共振显像(MRI)对离体猪心模型的右室容积及心肌质量进行测量,并将三种技术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在第二部分,本课题组首先应用RT-3DE三平面显像法及2DE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测量10个右室模型的容积,以注水法测量的右室模型实际容积作为对照,分别进行比较;随后应用RT-3DE三平面显像法测量3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容积及右室每搏量,与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左室容积及左室每搏量测值进行比较。第一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显像法右室容积及质量测量:与MDCT、MRI对照研究应用RT-3DE、MDCT、MRI三种影像技术测量10个离体猪心模型的右室容积(RVV)与质量(RVM),将三种技术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探讨RT-3DE全容积显像法测量右室容积及质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显示:①RT-3DE、MDCT、MRI所显示的心腔影像学形态均与猪心模型右室铸型形态基本一致;②RT-3DE、MDCT、MRI所测RVV值之间,以及与猪心右室铸型实测体积对照,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所测RVV与猪心右室铸型实测体积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882; 0.924; 0.928);③三种方法所测RVM值与猪心模型称重所得右室质量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方法测值与猪心模型称重所得右室质量呈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822; 0.897; 0.901)。第二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三平面显像法测量右室容积和功能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首先应用RT-3DE三平面显像法及2DE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测量由10个模拟右室的橡胶水囊制备而成的右室模型的容积,以注水法测得的右室模型实际容积作为参照,探讨RT-3DE三平面显像技术测量右室容积的准确性;随后应用RT-3DE三平面显像法测量3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SV),同时应用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每搏量(LVSV),将两种方法相应测值进行比较,探讨RT-3DE三平面显像技术测量右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①所有右室模型都取得清晰的超声图像,所建立的容积模型形态与橡胶水囊形态一致。②RT-3DE三平面显像法及2DE双平面Simpson法所测容积值均与右室模型实际容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78; 0.948)。③RT-3DE三平面显像法所测RVEDV、RVESV、RVSV值,与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DV、LVESV、LVSV值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4; 0.721; 0.783)。结论①较之MDCT与MRI,RT-3DE全容积显像法能快速、准确测量右室容积及质量,在无创性心脏定量领域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②RT-3DE三平面显像法在临床上可在线、快速、无创地定量右室容积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