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主题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美国当代文坛中杰出的作家,也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1933年,罗斯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1995年,罗斯凭借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Goodbye,Columbus)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这部小说也成为他创作的起点。罗斯在其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推陈出新、变换风格,创作了很多佳作,被誉为美国文坛的“活神话”。菲利普·罗斯还是美国文坛中具有代表性的犹太作家,他的作品关注犹太人的生存问题,对犹太人的身份、性、伦理、同化等涉及“犹太性”的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表达。罗斯的早期作品体现了作家最初的创作理念,虽然学术界普遍认为罗斯的后期作品最能代表其创作才华,但是罗斯早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中短篇小说集《再见,哥伦布》所包含的犹太传统文化的危机、犹太人身份认同的焦虑、犹太式关系的异化等主题深深地影响着后期小说的创作,因此,要想深入研究罗斯,从主题入手研究其早期作品是有益的。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国内外对菲利普·罗斯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的主题之一——传统文化的危机,这一章主要分析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对犹太传统文化陷入困境这一问题的表现与思考。第三部分研究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的主题之二——身份认同的焦虑,分析罗斯在作品中对犹太人身份认同的焦虑这一问题的表现与思考。笔者认为,罗斯的作品通过展现美国犹太人在文化身份选择中的焦虑,揭示出怀疑和被动认同是犹太人身份焦虑的根源,其实质是传统犹太文化受到冲击给每一个美国犹太人造成的身份困惑。第四部分研究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的主题之三——犹太式关系的异化问题,分析罗斯对犹太族群关系异化的表现与思考。文章特别指出:关系异化问题虽然只是在罗斯后期小说中才得到了有力的展现,但其早期小说中的有关内容是罗斯对这一问题的初始认知,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五部分是结语,概述罗斯早期中短篇小说对其后续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综述了关于老舍幽默的研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从把幽默单纯地作为一种语言风格表现到注重挖掘幽默的悲剧性内核,对于老舍幽默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幽默中喜剧性内
本文介绍了女权主义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想要超越的目标,最初,女权主义者要求社会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包括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等社会政治领域,后来发现性别歧视在文化中也有深刻
敦煌写本《大般涅槃经》无论在佛教史上,还是在汉语史和汉字史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该文全面调查了敦煌本《大般涅槃经》,凡874号,分别对其版本、异文、俗字和部分词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