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汇聚了重要的创新资源和要素。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尽管该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竞争中,我国在技术、原材料、装备等方面仍扮演的是“追随者”的角色。因此,如何增强该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已经成为整个行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行业、区域两个维度评价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变化的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首先,论文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角度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和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论文归纳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业自身特点,选取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作为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的模型,构建了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我国各区域和各子行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最后结果表明:静态上,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60,24个省(市)中有7个省(市)技术创新达到有效,九大子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电子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达到有效;动态上,2007-2016年间,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3%,24个省(市)中有14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九大子行业中除了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外,其他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基于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论文从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归纳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阶段,希望论文提出的相关策略可以对该行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相关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