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克氏菌(Frankia)是一类能够在非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进行共生固氮作用的放线菌。弗兰克氏菌可以侵染不同科、属、种的宿主植物,而且具有防止固氮作用受氧损伤的独特机制,因此比根瘤菌共生固氮系统更具优势。弗兰克氏菌的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均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弗兰克氏菌分类中属以上的分类地位已经确定,属以下的分类和分群仍十分混乱,尚无统一标准。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明确弗兰克氏菌的类群组成,对于扩大利用其共生固氮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形态培养和分子遗传等两个层面研究了福建省非豆科固氮树种木麻黄(Casuarina)、杨梅(Myrica)、桤木(Alnus)和胡颓子(Elaeagnus)的共生固氮菌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弗兰克氏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分子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福建省弗兰克氏菌是个复杂的群体,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类群分化大;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变异与宿主来源、地理分布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分子多样性分析比形态观察更能精确反应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