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开发更好的绿肥资源用于改良南方砖红壤,本试验选用采自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20属31种76份豆科绿肥植物样,在测定其矿质养分与A1的含量以及灰碱含量等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尼龙网袋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豆科绿肥后砖红壤酸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期为热带绿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绿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绿肥其灰碱含量相差很大,20个属中,葛属灰碱含量最高,平均值达153.83cmol/kg,金合欢属最低,仅65.55 coml/kg。(2)不同绿肥处理对砖红壤pH值的改良效果不一致,但均在施用绿肥后的两个月内效果最好,在施用的20个属绿肥中,葛属绿肥对砖红壤pH值的提高效果最显著,金合欢属效果最差,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物候期、不同采样地点的绿肥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也不一致,一年中任一时间结果期大于开花期和营养期,开花期在前两个月大于营养期,在随后的时间里比营养期要小。(3)施用绿肥能够有效降低砖红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13+含量,提高CEC、交换性盐基含量以及盐基饱和度,并且也在前两个时期效果最好(交换性K+仅在1月时最好),随后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13+逐渐上升,CEC、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含量、交换性Mg2+含量逐渐下降(交换性K+急剧下降),并逐渐趋于对照值。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物候期和不同采样地点对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CEC、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交换性Mg2+、交换性贮含量以及盐基饱和度的影响均有所差异,其结果与土壤pH值基本一致,绿肥对交换性Na+的影响不明显。(4)施用绿肥后土壤铵态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升高-降低-升高-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前两个月内:本试验中,绿肥对硝态氮的影响规律不明显。(5)相关性分析表明:灰碱含量与土壤pH值、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一年中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Mg2+仅在1月、2月、8月时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K+不相关;灰碱与交换性酸、交换性A13+—年里均呈负相关,与交换性H+仅在施用绿肥后的两个月时显著相关。铵态氮与土壤pH值、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酸含量均不相关。植物全钙与交换性Ca2+正相关,全铝、全镁、全钾与交换性A1计、交换性Mg2+、交换性贮均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