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在肺癌的细胞病理类型中NSCLC又属常见类型。同时,原发性早期乳腺癌骨转移的预防性治疗己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对于肺癌的骨转移预防治疗仍处在摸索阶段,考虑目前尚无针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准则。本研究旨在对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并创新性的将各凝血功能指标联合ALP一起来预测骨转移风险,为肿瘤学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关于NSCLC骨转移相关信息,并确定凝血功能异常相关高危因素(如血栓性疾病)对骨转移诊断的影响,确立骨转移高危人群的特征。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至2015年7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肺鳞、腺癌的患者,分析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现象组和未发生骨转移组的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有无差别,然后通过多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确诊骨转移并于住院期间出现骨转移进展的人群,分别将进展前后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碱性磷酸酶通过进行匹配,进一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进展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临床资料的计数资料的描述性分析采用?2检验,对计量资料如检验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用?X±S进行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而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检验结果为P<0.05,可以认定结果组间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患者一般情况与NSCLC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3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患者存在血栓(?2=11.590,P=0.001<0.05),T4、N3期的患者(?2=24.066,P=0.000<0.05;?2=40.279,P=0.000<0.05)对于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不同对骨转移发生率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异常与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所纳入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中除PT(t=-4.560,P=0.000<0.05)、APTT(t=-6.195,P=0.000<0.05)、FIB(t=2.027,P=0.043<0.05)、D-2聚体(t=11.611,P=0.000<0.05)、血小板计数(t=2.014,P=0.046<0.05)对于NSCLC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剩余的PTR、PA、INR、部分凝血活酶比率、凝血酶比值等指标在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之间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NSCLC患者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升高、纤维蛋白原、D-2聚体含量增加、APTT缩短、处于T4期和N3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卡方检验提示这几个变量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7,P=0.000<0.05)。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出现进展的高危因素:住院时期共有8例骨转移进展病人,采用1:2配对原则,对进展期病人年龄、性别、肺癌病理分型、吸烟情况等进行匹配,排除混杂因素,得到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进展的临床指标有:碱性磷酸酶(Χ2=1.054,P=0.036<0.005)、APTT(Χ2=-1.023,P=0.41<0.005)、D-2聚体(Χ2=1.455,P=0.009<0.005)。结论:1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病理类型、EGFR基因突变的状态等的不同与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2 NSCLC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升高、纤维蛋白原、D-2聚体含量增加、APTT的缩短、患者处于T4期和N3期是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应当尽早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3 NSCLC患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D-2聚体含量增加、APTT的缩短是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出现进展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