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时期的苏台德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台德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成为欧洲外交舞台上一个热门的话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也曾经旧话重提,它不仅关乎苏台德德意志人的命运,也曾成为影响西欧和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此问题长期以来未受到国内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以苏台德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为脉络,探讨纳粹德国对苏台德德意志人的政策,以及在此过程中各大国对此问题的态度。除绪论与结语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苏台德问题的起源,以及纳粹上台前,苏台德德意志人与捷克人之间的关系。1918年后,苏台德区正式并入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其境内最大的少数民族,不甘屈辱的德意志人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两民族间的矛盾就此产生。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捷克斯洛伐克对苏台德德意志人的民族政策,从而为经济危机期间,两民族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埋下了伏笔。第二章主要关注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产生及其与德国纳粹党的关系问题。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上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苏台德区日益陷入困境,捷克斯洛伐克在就业问题上带有民族保护色彩的做法,使两民族间的矛盾一发不可收拾。此时,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应运而生,成为苏台德德意志人谋求独立的代表与支柱。关于此党的性质问题,史学界长期存在分歧。本文从相关史料入手,通过对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产生、发展的研究,论证其在1937年前的独立性,通过追踪其党内长期存在的斗争,分析其最终失败的原因。第三章主要论述《卡尔斯巴德纲领》的出台与纳粹全面吞并苏台德地区。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投诚为纳粹侵捷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在希特勒的指示下,汉莱因以《卡尔斯巴德纲领》为基础,不断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使其无法满足的要求,利用英法等国“不要战争要和平”的心态,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最终在英法的纵容下,希特勒全面吞并了苏台德地区。第四章主要论述二战后苏台德德意志人被迫迁徙的血泪史。纳粹战败后,重组的捷克政府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决定对其境内的德意志人进行驱逐。此政策经四大国协商,于1945年波斯坦公告后正式实施。出于对纳粹暴行及其德意志化政策的愤恨,驱逐过程中,捷克人虐待甚至屠杀德意志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苏台德德意志人流离失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文章最后,对苏台德德意志人为何会有如此遭遇作了简要论述,并以此为缩影,阐述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整个境外德意志人政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由苏台德问题所引发的关于民族关系的思考和启示做了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正> 沈约是南朝齐梁时重要诗人,终其一生,不仅在诗歌理论主要是声律论方面着力探索,而且以善于作诗闻名当时,与任昉享有“任笔沈诗”之誉,被尊为“一代辞宗”.然而,对于沈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办公建筑存在着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建筑的物理环境较差、交通拥挤、盲目的高度竞争、工作生活不便利等现实情况,其原因如下:容积率、建筑
为了研究"三软"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相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5111B11b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情况为研究背景,以实验室测得的煤层及围岩物理力
<正> 海上救助,是指无救助义务的人于他人的财产在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中遭遇危险时自愿予以救助.救助获得效果,则救助人有权就获救财产请求相当的报酬.海上救助法由来已久,法
收集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亦包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丧葬文化:对死亡的理解;有关死亡的各种称谓;古代的丧葬方式和礼仪。
<正> 一般说,民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传统社会,所谓文化知识水平主要表现为识字率。但想要探讨传统社会的识字率,不免会碰上两大困难。其一是资料问题,
政府制度安排中的义利选择虽然是在努力实现义利整合的价值模式,但是改革以来,确实出现了种种义利冲突与断裂。理性的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冲突,以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
通过现场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在坚硬顶板、坚硬顶煤条件下综放面实现高产高效生产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概述了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情况,并对几种无功补偿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结合几种补偿方式的特点,提出了 无功补偿配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