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心理状况以及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显示,人们的心理困扰不断加剧,心理健康水平日益恶化。向外寻求心理帮助(包括非专业心理帮助和专业心理帮助),尤其是专业心理帮助,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的有效途径。但是,许多个体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并不寻求心理援助,特别是专业的心理帮助。
国内外的研究者从病症特点、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影响人们寻求心理帮助的原因,各个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不同的因素对心理求助的影响,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深入地了解个体不寻求心理帮助的原因。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结果显得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和理论上的整合,使得研究结果在实践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如此,先前的研究对象大都为在校学生且多为事前的假设性测试,不论是测试对象还是测试方法的选择,都与实际情景存有一定的偏差。基于这种状况,研究中国实际心理困扰者心理求助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建构相应的理论模型是必要的,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门诊、一中心东院心理咨询科、天津市安定医院三所医院就诊的114名神经症患者为样本进行施测。首先,分析神经症患者在面对心理困扰时一般应对方式和求助对象;其次,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出影响神经症患者寻求外部帮助和妨碍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对神经症患者心理求助有重要影响的预测因素;最后,具体探讨神经症患者对病症原因的归因和认知。
研究结果发现:1.在求助方式上,大多数患者最先选择了自己解决的方式,少数患者最先选择寻求外部帮助。女性比男性在实际求助过程中更多选择寻求外部帮助。
2.在求助对象上,绝大部分患者首选求助对象为“自己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求助自己人的比例逐渐减小。
3.在求助意愿上,58.8%的患者愿意寻求外部帮助,36.3%的患者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4.患者在寻求外部帮助的过程中存在7种路径,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在路径上表现为先求助自己人,然后寻求医疗(中医、西医)或民俗帮助,即非专业心理帮助,最后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即专业心理帮助。
5.患者寻求心理帮助的路径是遵循“效果导向”的。在自感有效的求助方式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心理咨询/精神科”和“自己解决”。
6.影响患者寻求外部帮助的因素有求助习惯、面子影响、对象特征、社会阻碍、自我效能、家人态度。一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求助习惯、面子影响、自我效能三因素对患者寻求外部帮助具有预测作用。
7.妨碍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有病症外归因、治疗负效果、咨询业滞后、家庭阻碍、自我效能、面子障碍。一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病症外归因两因素对患者寻求外部帮助具有预测作用。
8.神经症患者倾向于将心理疾病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和躯体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