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园区的设计实践研究——以青岛(市南)软件产业基地设计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好软件产业园区,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概观我国的软件产业园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作为城市规划的新生事物,在规划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相对国外优秀的软件园区,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这种情况,本篇论文以软件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建成园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软件产业园区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系统总结软件产业总体布局规划的特点和物质空间要求,提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概念及规划设计原则,结合青岛(市南)软件产业基地的规划设计创作实践,逐步落实这些理论、概念,并且在园区投入运营以后,继续追踪调查,进一步的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再上升到理论层面,遵循“实例-理论-实践-理论”的哲学原则,以期为今后其他类似园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有实际效用的理论指导。   本篇论文共划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着重论述软件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整理和界定软件、软件产业以及软件产业园区等有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的软件产业园区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软件产业园区的特点。第三部分:结合区软件产业园区的特点,提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概念及规划设计原则。第四部分:结合青岛(市南)软件产业基地的工程设计实践,具体实施第三部分的关于软件产业园的相关概念及原则。第四部分:跟踪调查青岛(市南)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相关的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与生产要素高度集中于城市范围之内,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资料定向集中使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剧。作为城市地缘结构重要组成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北京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30多个艺术区,北京艺术家聚落的格局已经初见端倪。艺术家进驻城市废弃空间(工厂、仓库等)、城乡结合部、甚至是远郊的宁静乡村,由于
城镇化是城镇发展的过程,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产生各种不同的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城镇体系网络,而就全省而言,对省域城镇体系作出合理的战略规划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建造有关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城市纪念性空间的热潮,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柏林的纪念主题更倾向于对
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出现在中国东北的一条跨国铁路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文化线路。从筑路工程开始,中东铁路经历了东清铁路筑
随着建筑及技术的发展,生态建筑以及建筑的生态化逐渐开始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其中生态建筑的空间研究作为生态建筑研究的重要方面,极大的影响了生态建筑理论和其空间形态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就研究目的与意义、既往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岭南近代建筑研究建立地区体系的可能性;第二章主要对岭南建筑近代
学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近代世界地震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地震之一,给无数的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6万9千余人遇难,其中大多数被掩埋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下面,倒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