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陵菜属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分布广泛,形态差异较大,大部分本属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适应性,对城市植物景观营造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北京乃至全国地区对委陵菜属植物资源的系统引种开发和适应性研究较少,限制了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本研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委陵菜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资源调查,总结了其自然分布特征,对发现的本属植物进行引种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并对等齿委陵菜Potentilla.simulatrix、匍匐委陵菜P.reptans和绢毛匍匐委陵菜P.reptans.var.sericophylla等3种植物进行干旱、遮阴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委陵菜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探明了其植物种类及自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北京及周边地区现存委陵菜属草本植物20种(变种),约占全国委陵菜属植物资源的1/4,在中国植物志列属5组11系,种类较为丰富。根据其形态特征制定了分类检索表,依据委陵菜属的海拔分布特点,将其分为4类,依据其最适生长环境,将其分为岩石峭壁型、草甸、水边型、林缘道旁型、山坡草地型4个类型。 2)本研究共引种成功12种(变种)委陵菜,对其进行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委陵菜于3月萌芽,萌芽一周或两周后展叶,4~5月开花结果,11月后枯萎,生长期在220天~280天不等。根据委陵菜属植物的形态发育特征,将12种委陵菜属植物划分为匍匐型、高型、中型和矮型委陵菜四大类。根据其繁殖方式,将其划分为匍匐茎繁殖型、萌蘖繁殖型、种子繁殖型和地下走茎繁殖型。 3)对等齿委陵菜、匍匐委陵菜、绢毛匍匐委陵菜进行干旱适应性评价,干旱胁迫期间,其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Fv/Fm、Yield、qP、NPQ、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和光合系统方面作出积极响应减缓干旱带来的损伤,但长期干旱仍会对其生理机制造成严重抑制,并最终表现在形态指标上,综合判断,3种植物的耐旱程度为等齿委陵菜>匍匐委陵菜>绢毛匍匐委陵菜。 4)对等齿委陵菜、匍匐委陵菜、绢毛匍匐委陵菜进行耐阴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具有较广泛的光照适应范围,在全光照至85%遮阴率下均无死亡现象,对遮阴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遮阴处理下,3种委陵菜植物植株形态发生改变,并通过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等叶片相关指标、光合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膜系统共同作出相对响应来适应弱光条件。基于园林应用标准,3种植物在半荫环境下观赏价值最高,但全光照和重荫的园林环境下也均可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