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在技术的引入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更新进步,促进了互联网的革新,带来了互联网的泛化。教育研究者研究发现这一优势,拿过来优化现有的学习形式,于是产生了学习形式的新名词——泛在学习。泛在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需要泛在环境的支持,泛在学习环境的构筑要素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需要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和形状体积不一的硬件计算设备,还需要将这些计算设备联通组成的网络环境,以及支持泛在计算的应用软件系统;二是教育理念方面,需要转变教与学的理念转换,泛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应该得到泛在学习环境的支持,这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三是资源方面,需要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排列规则的网络资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不断的适应泛在学习对环境的需要。在网络资源方面,Web2.0的“群建共享”的理念指引下,也带来了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激增,内容的极大丰富,但也存在资源碎片化、冗余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分析了网络资源目前存在的资源分布排列零散、相同相似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存储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等问题,调查了资源问题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的问题以及学习者对资源的需求。应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即知识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联通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管理相关技术(即知识管理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这两方面作为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对网络资源进行组织性和系统性的整合。将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的存储、生产和应用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的是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以及最终达到创新的高级目标。其中,隐性知识管理和存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学习内化及个体与社会人际网络的交换交流。在形成知识管理的概念模型的结构分析之后,最终要将概念模型进行实施应用以期促进显性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挖掘更多的隐性知识,为隐性知识的挖掘提供人际社会网络平台,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和交换。知识管理模型的需求分析,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发现总结学习者进行泛在学习时对泛在学习环境中网络资源的需求,出发点以学习者为核心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对资源的需求。对网络资源知识管理模型设计以人性导向模式为主以技术导向模式为辅的观点进行建设和设计,系统设计过程有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框架设计。最后将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实际检验,通过对知识管理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能够促进并提高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丰富而系统的网络资源供给能够满足学习者进行泛在学习的需求并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