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形成初中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如今初中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亟需通过教师、学校和家庭多方力量合作来提升初中生的感恩品质。本人认为,感恩就是对外部环境给予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恩惠及便利的认可,并在认可的基础上想要回馈的一种认识与行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在所创设的情感教育氛围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的道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标。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在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塑造初中生的感恩行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论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主渠道,以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塑造感恩行为为出发点,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初中生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初中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这些问题及原因主要是由学生主观因素和教师、学校及家庭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同时,本人结合调查问卷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总结提出了提升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对策。首先,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感恩素养;再次,要拓展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和形式;最后,突出家庭感恩教育的基础地位及发挥社会对感恩教育的补充作用。通过这些对策来实现提升初中生感恩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