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20年代,密斯的“流动空间”概念的出现,使人们对于空间的讨论进入了全新的逻辑领域。人们体会到流动空间带来的魅力。空间不再只是“凝固的音乐”,而是可以具有动态的特征。随着建造手段的发展,空间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借助于参数化手段,原本只能存在于设想之中的复杂形态的空间能够变为现实。动态化空间的案例在这几年也层出不穷。随着经济和娱乐观念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空间自身的趣味性和体验感。空间的动态化能够较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当代博览建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有以下两点:1.以人为本的理念:观众在博物馆中参观时,应享有自由度。2.功能复合化:博物馆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展示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休闲、娱乐、交往等功能。随着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许多中小型的博物馆开始出现,这些博物馆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展品。但是却能够通过空间的营造,吸引人们去参观、去体验。博物馆的空间不仅是作为”展品的容器“而存在,而是逐渐同展品的陈列同等重要。本文以空间动态化的形成机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形态的空间及空间组合方式产生动态性的原因。并分析了动态空间对于展示活动的意义。重点围绕动态空间的表现特征。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展示空间动态性特征的表象研究,完善对当代展示空间动态性空间的认识。并通过对展示空间动态化手法的总结,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