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身体可能自我是可能自我的一种,关注个体身体概念,代表个体希望拥有的、未来的身体概念,如:身体外形、身体状态等。研究表明,积极的可能自我对个体行为意愿改变有促进作用,身体概念能够提升个体的体育运动参与度,因此,本文探究身体可能自我对锻炼意向及行为的影响。同时,运动线索也作为改变行为的一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它指与运动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集合,本研究加入运动线索进一步探究。有研究发现锻炼意向能够预测锻炼行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可能自我是可能自我的一种,关注个体身体概念,代表个体希望拥有的、未来的身体概念,如:身体外形、身体状态等。研究表明,积极的可能自我对个体行为意愿改变有促进作用,身体概念能够提升个体的体育运动参与度,因此,本文探究身体可能自我对锻炼意向及行为的影响。同时,运动线索也作为改变行为的一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它指与运动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集合,本研究加入运动线索进一步探究。有研究发现锻炼意向能够预测锻炼行为,研究通过三个递进实验,首先对可能自我类型及诱发材料对锻炼意向影响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加入运动线索进一步探究对锻炼意向的影响;最后探究身体可能自我、运动线索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实验1对可能自我类型及其诱发材料进行探究。其中实验1a探究身体可能自我及一般可能自我对锻炼意向的影响。采用3(可能自我类型:身体可能自我、一般可能自我、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混合实验设计,对115名实验参与者运用《锻炼意向分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发现:诱发身体可能自我的被试锻炼意向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实验1b探究图片与文字材料诱发的身体可能自我对锻炼意向的影响。采用2(诱发材料类别:图片、文字)×2(时间:前测、后测)混合实验设计对74名实验参与者运用《锻炼意向分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发现:图片材料诱发身体可能自我对锻炼意向影响显著高于文字材料。实验2探究身体可能自我、运动线索对锻炼意向的影响。应用实验1结论用图片材料对身体可能自我进行诱发,采用2(身体可能自我:诱发、不诱发)×2(线索类型:运动、对照)×2(时间:前测、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对111名实验参与者运用《锻炼意向分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发现:身体可能自我、运动线索促进锻炼意向,相比对照组,运动线索呈现时诱发身体可能自我的被试在锻炼意向上得分更高。实验3在实验2的基础上,探究身体可能自我和运动线索对不同BMI人群锻炼行为的影响。采用5(时间:前测、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2(BMI组别:超重组、正常组)混合实验设计对30名实验参与者进行4次干预。实验前被试填写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作为锻炼量基线水平,每7天收集一周体力活动量。探索研究参与者锻炼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时间主效应显著,BMI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身体可能自我和运动线索对不同人群的锻炼行为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1)身体可能自我能够促进个体锻炼意向增加。(2)身体可能自我、运动线索影响个体锻炼意向。(3)身体可能自我、运动线索对不同人群的锻炼行为均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利用肌管细胞碎片体外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并通过Transwell细胞小室建立巨噬细胞与成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骨骼肌损伤后肌细胞碎片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巨噬细胞与成肌细胞共存时对成肌细胞成肌分化和巨噬细胞极化的相互影响,从而为骨骼肌损伤后的肌细胞修复和重塑的机制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以小鼠C2C12成肌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1)利用肌管细胞碎片
基于现今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学生从小参与体育课程仍未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运动技能的现状,国务院和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文件,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优化体育课程,使得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此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开展试点学校实施体育走班制教学。本研究以北京市中小学篮球走班制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走班制的由来、教学目标及教学指导
目的:探究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女子拳击项目的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比较女子拳击运动员与普通对照组人员运动负荷状态下的心脏形态及生理反应差异。方法:研究一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比较22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与15名普通女大学生安静状态下的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研究二进一步对其中7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及14名普通女大学生进行了运动负荷过程中的心脏形态及生理反应监测。结果:研究一发现,在安
《芥子园画谱》是一本学习中国画的教材,适合初中年级的学生学习。画谱中的山石皴法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础技法,对绘画造型和笔墨要求较低,能够有效提高初学者的兴趣。将《芥子园画谱》山石皴法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号召的响应,也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画绘画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芥子园画谱》山石皴法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与运用展开研究。其一,笔者对《芥子园画谱》山
青少年冰球培训活动在北京开展了20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赛事也举办了12个年头,伴随着冰球运动在北京的发展,赛事内容逐渐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北京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青少年冰球参与人数最多,成绩名列前茅的城市。201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及7项配套工作计划,提出打造北京“冰球名片”,冰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迎来较为快速的发展,赛事作为视觉聚焦点,是冰球名片的重
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型学科,无论是论文撰写抑或是在科研活动中,其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2000-2019年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应用统计方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为提高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方向硕士统计方法的运用能力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
研究目的:肩袖损伤作为男子网球运动中的高发损伤,肩袖损伤康复的重点在于肩关节肌群的募集激活与肌力恢复。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利用表面肌电和等速实验仪器,对比实验对象肩关节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积分肌电与峰值力矩变化情况,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对肩袖损伤的康复效果,为男子网球运动员肩袖功能恢复提供方案参考。研究方法:招募北京体育大学网球专项班肩袖损伤的大学生20名(n=20)为实验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体育交流的增多,国外教练进入国内进行执教已成常态。2018年10月中国国家女柔道队聘请了法国教练进行执教,执教后不久的比赛中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成绩的得来,既与中国教练前期训练的结果密不可分,亦与法国教练的突击训练有关,中、法两位教练的训练安排,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中、法教练员冬训期的训练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在第三次智能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国家和政治层面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在社会生活当中,智能技术同样与人类发生着或深或浅的联系,因此,人机传播开始被纳入传播学的子领域,作为传播学的分支受到了社会的考察。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及可预见的最高智能形态,将成为未来人机互动中的首要机器主体,是人机传播的重要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智媒时代的智能机器人为具象切入点,主要考察以下内容:1.分析智能
智孤儿童缺乏体育锻练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久坐少动的行为模式对智孤儿童的功能康复和健康获得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找出适合智孤儿童动作技能学习和认知特点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是帮助智孤儿童增加参与体育锻炼机会,推进特殊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品质提高的必要工作。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基于网球项目结合智孤儿童的特点,提出一套针对智孤儿童进行改编的网球项目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并做了案例研究的呈现。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