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U-T G.723.1是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5.3kbit/s和6.3 kbit/s双速率语音多媒体通信编码标准,分别采用代数码本激励预测(ACELP)算法和多脉冲最大似然量化(MP-MLQ)算法。虽然该标准给出了G.723.1音频编解码器实现的参考代码,并且这些代码使用C语言进行编写,具有非常好的移植性,但是这些参考代码没有考虑到具体处理器的平台特性,并且算法本身仅仅考虑标准的清晰描述方面,并未考虑算法效率问题。从而导致算法时延大,执行效率低,根本无法应用于实际产品中。本文首先对G.723.1音频编解码器中几个重要的语音编码模块进行了介绍和深入分析,并且对G.723.1音频编解码器流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其次,由于G.723.1音频编解码器最终要在BF532处理器平台和uClinux软件平台上实现,这些平台的特性在算法优化时是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本文也就BF532的硬件特点和uClinux软件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G.723.1音频编解码器的实现与优化方案,该方案涉及了G.723.1音频编解码器的实现与移植工作,以及算法级别和程序级别的优化工作。最后,根据上述方案实现G.723.1音频编解码器并进行相关性能评测和正确性评测,使得优化后的G.723.1音频编解码器可以100%通过ITU-T的测试向量的测试。通过对优化后的G.723.1音频编解码器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G.723.1音频编解码器实时实现的优化方案减少了编解码的时延和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使得编解码整体性能提升约10倍。编码一帧语音信号所需的运算量和算法时延分别为:6.3kbps下为24MIPS和12ms左右;5.3kbps下为15MIPS和8ms左右,满足技术指标和实时性要求。将优化好的G.723.1音频编解码器应用到嵌入式语音网关中,实验表明语音通话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