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盲目的定向增发也为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带来了很大风险。2016年以来,我国证监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资用途及融资程序等的管控,在此背景下,定向增发问题愈发成为金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投资规模和财务表现两方面对投资效率进行研究,但定向增发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再融资渠道,身兼提升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及增加股东财富的双重使命,仅从单一维度出发,难以全面考察定向增发行为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以2014-2015年进行定向增发的287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财务情况及核心竞争力两个维度选取11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定向增发投资效率综合得分模型,计算样本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五年内各年度的综合得分,比较定向增发前后样本公司的投资效率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面向不同对象定向增发后的投资效率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比分析定向增发对象为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机构投资者以及同时面向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和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这三种情形下的投资效率差异。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定向增发的当年,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的提升最为明显,随后投资效率提升效果逐渐减弱,至定向增发后的第三年基本与定向增发前一年水平持平;且仅面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投资效率表现优于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和市场实际情况,从公司、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三个层面给出如下建议:公司在定增前加强募集资金使用规划,着重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投资过程中强化内控管理水平,做好投资过程中的内部监督;机构投资者在理性判断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定向增发,活跃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定向增发前的全面审批及定向增发资金投资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外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