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初中阶段,女教师比例已经超过男教师,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工作中,女教师比男教师面临更多的问题,女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女教师自身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很容易带来焦虑和抑郁,甚至出现生理上的慢性衰竭和神经系统问题。要避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了解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真实现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哪些困难造成女教师职业倦怠,面对职业倦怠,能否给出一点合理化建议。本研究意在探讨上述问题,为有效缓解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职业倦怠概念入手,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理论和研究进行了学习,以初中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中女教师的自然情况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选取典型女教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档案研究、观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教师生活和工作状态,结合问卷调查和自身实际经验,分析女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大范围存在,但尚未造成恶劣影响。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与教师自然情况紧密相关,教师年龄、婚育情况、任教学科、班主任工作和职称评定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较大,学历与职业倦怠相关性不高。造成初中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重复性工作降低职业热情,教学循环的积累使女教师职业热情逐渐走低;二是工作量消耗个人精力,在精力不如男性的前提下,女教师的工作负担并未减少,她们在教学中更为感性,消耗更多精力,加上教研任务、培训学习等,对女教师精力造成极大负担;三是工作成果不能满足工作期望,女教师有更感性的思维模式,当工作成果不能满足工作期望时,常面对心里挣扎和自我否定;四是性别因素导致的更多家庭负担,工作的同时仍要面对众多家庭事务和家庭的不理解,造成身心双重打击;五是社会认同与社会期望的冲突,包括社会的不良期许、社会保障问题、消极社会舆论等。因此,要求初中女教师应重视并促进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女教师的工作负担、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平衡工作与家庭事务、增进各方对女教师工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