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抗坏血酸生理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下抗坏血酸生理功能研究抗坏血酸是植物体中丰度极高的小分子代谢物,它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多种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抗坏血酸缺失突变体vtc-1(其抗坏血酸含量仅是野生型的30﹪)为实验材料,研究短期盐胁迫下抗坏血酸的生理作用。 与野生型WT相比,拟南芥vtc-1突变体CO2同化能力明显降低。拟南芥vtc-1突变体中光系统Ⅱ功能对盐胁迫也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以过氧化氢为指标,vtc-1突变体中的氧化胁迫与野生型WT相比在盐胁迫下急剧上升。测量在盐胁迫下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发现vtc-1突变体在48小时盐胁迫期间抗坏血酸库很快减小并几乎完全处于氧化状态。抗坏血酸喂饲实验可使vtc-1突变体中盐胁迫下降低的光系统Ⅱ功能恢复。由此推测可能是低内源抗坏血酸和(或)低抗坏血酸再生引起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急剧下降,导致vtc-1突变体中ROS含量的上升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下降。 本论文也研究了在盐胁迫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的抗坏血酸再生系统。一方面盐胁迫下vtc-1突变体中两个抗坏血酸还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和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低于WT,另一方面谷胱甘肽库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这些结果都预示抗坏血酸与谷胱甘肽代谢之间解偶联。吡啶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佐证。在12小时盐处理时vtc-1中NAD(P)H含量升高,而此时WT中含量降低,此结果可解释为对用于还原氧化型抗坏血酸的NAD(P)H利用率下降。 进一步研究表明vtc-1突变体中低抗坏血酸含量引起抗氧化体系的扰动。一些对胁迫敏感的抗氧化酶的活性,诸如CuZnSOD、cAPX和POD在vtc-1突变体中上调。同时PAL的活性模式也发生改变。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抗坏血酸含量调节了植物的氧化还原系统和防御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GIS技术自身的迅猛发展,GIS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最早应用GIS技术的行业之一,伴随着其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G
论文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对旅游需求预测指标的选择、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选择、旅游需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模流程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治理垃圾的有效途径,但处理方式仍以填埋、焚烧为
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双层结构”,造成地表严重缺水而地下水特别丰富的现象,因此岩溶区地下水是岩溶区最重要的水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生产污水等成为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面临的严峻问题。重庆市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为典型的生活垃圾污染,研究区地下河常年不断流,所属城镇没有完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基本上采用的是原始的阴渠和暗渠排放,甚至是地表排放,最终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的重大实践是城市化。城市成为世界上众多人口生产和生活的舞台。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作为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是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非理性的开发利用,使得水资源在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严重失调,社会经济用
首先本文介绍了精准农业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分析了联合收割机产量数据中存在的各类误差,并将产量数据的误差划分成粗大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 接着本文作者分析了
  本文基于重庆市北碚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山地灾害尤其是坡面泥石流灾害在特大暴雨时广泛发育,给本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状,为了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坡面泥石流灾害给本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