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抗裂性差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满足当代建筑对于材料高性能的要求。掺入适量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有效增韧增强混凝土,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而推动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混杂纤维能够利用正混杂效应达到超越单掺纤维的性能提升效果。短切玄武岩纤维作为新型纤维,绿色环保,性价比高,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力学试验、微观试验、理论分析,探究短切玄武岩纤维构造的单掺、混杂纤维的增强作用、混杂效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抗裂性差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满足当代建筑对于材料高性能的要求。掺入适量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有效增韧增强混凝土,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而推动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混杂纤维能够利用正混杂效应达到超越单掺纤维的性能提升效果。短切玄武岩纤维作为新型纤维,绿色环保,性价比高,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力学试验、微观试验、理论分析,探究短切玄武岩纤维构造的单掺、混杂纤维的增强作用、混杂效应、耗能机理。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短切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失效形态的增韧作用、短切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对不同龄期混凝土抗压、劈拉、抗折强度的增强作用和对不同龄期混凝土压拉比、压折比的降低效果,得到短切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建立关于纤维体积掺量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压、劈拉、抗折强度拟合公式。(2)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对比研究玄武岩、钢、碳、聚丙烯单掺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劈拉、抗折强度的增强作用和对混凝土压拉比、压折比的降低效果,对比研究玄武岩-钢、玄武岩-碳、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劈拉、抗折强度的增强作用、混杂效应和对混凝土压拉比、压折比的降低效果,得到单掺、混杂纤维最佳类型和最佳掺量。(3)通过电镜扫描试验,观察素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中,浆体、骨料-浆体、纤维-浆体等微观界面内,水化物、裂缝、孔隙、纤维、骨料等细部结构的分布形态,分析不同纤维的工作方式,研究纤维的增强增韧机理,建立纤维耗能的理论模型,得出纤维耗能的经验公式,计算比较各类单掺、混杂纤维的理论耗能效果,并与试验结果验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大量黄土重大工程相继施行,诱发了一系列黄土地质灾害,如填方开裂,路基损毁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此类灾害难以预测与防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探测手段。因此,本文研发了一款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探测机器人,用于孔内深部地质信息探测,为揭示水-土-人多因素作用下复杂结构黄土边坡的强度变化规律、劣化过程及互馈致灾机理提供试验研究平台。首先,
在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公路隧道的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快。同时在隧道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软弱围岩隧道,软岩隧道工程中由于围岩自身强度低、稳定性差,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不明确,常常会导致塌方事故。围岩位移场是判断隧道稳定性的一个直观的评价指标,探究软岩隧道失稳塌方过程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及特征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及预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我国西北某软岩公路隧道,采用理论
重力式挡墙是边坡防护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支护结构,关于其受力特性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在一些膨胀土边坡支护中,重力式挡墙的受力特性就显得尤为特殊,相关规范并没有对挡墙如何考虑膨胀土压力给予具体说明。本文针对一般情况,即墙背粗糙且填土面倾斜时的重力式挡墙膨胀土压力进行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手段研究膨胀力对挡墙的影响,并提出有关改善挡墙设计的建议。本文所做工作如下:(1)总结了膨胀力形成机理,膨胀力与含水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再发生,快速提高救援效率是应急救援的核心任务。为了降低灾区人民的死亡率,减轻灾害对受灾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应急物资的及时送达变得至关重要。合理安排应急物资的配送路线能有效地提高救援效率,因此研究应急物资配送路线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目前,现有文献大多研究关于应急物资配送的纯车辆路径问题,考虑到灾区路况以及应急物资的需求紧迫性,本文将研究串联式“车辆-无人机”联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噪声法规的日益完善,工程机械产品的噪声问题愈来愈受到工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同时对比同行业国外产品可知,噪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论文以国产某型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的方法对压路机开展噪声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半球法对压路机噪声源进行测试,并通过频谱分析法确定了各噪声源的识别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