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广大农牧民过着相当贫苦的生活。“三农”和“三牧”问题无疑是影响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建设的关键,其能否得到顺利解决将直接影响内蒙地区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农牧区资金供给不足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村镇银行正是在这一形势下产生的。自从2007年村镇银行在内蒙诞生以来,截止2012年底,已有56家村镇银行在内蒙地区成立,其在支持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了极为积极地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村镇银行在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同时也是一种商业性机构,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使其对农业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不太感兴趣。所以,本文绩效分析时避开了一般的经营绩效评价,只分析影响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支农”绩效的因素。文章着重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状况(设立地点、成立时间和雇佣当地员工数量)、资金状况(注册资本、资产规模和存贷比)和”支农”和“支牧”覆盖面等方面因素对其“支农”和“支牧”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银行的“支农”和“支牧”绩效与其设立地点、成立时间、当地员工数量、资产规模和存贷比相关,而与注册资本、支持农户户数和小企业数的相关性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