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在我国重视家庭稳定的文化传统下,离婚趋势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探讨离婚风险的影响因素成为了学界的重要话题之一。另一方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率水平短期内大幅度下降,出生性别比呈现出不正常升高,引发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的主要发展趋势。人口结构方面变化可能会对婚姻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以血亲价值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也会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社会保险之中的养老保险,梳理了婚姻稳定性相关理论,将个人的生育、养老和离婚决策相联系,提出了养老保险对离婚风险影响的路径,同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离婚状况及影响离婚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研究样本的婚姻情况进行了总体和分组的统计描述。接着,利用Probit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已有研究的假设,并着重关注子女因素和养老保险对离婚风险的影响。为了解决离婚和养老保险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本文将社区是否进行社会保险宣传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探究养老保险和离婚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养老保险显著地提高了离婚风险,在分析了是否有儿子和养老保险的交互作用后,发现相对于无儿子且无养老保险的个人,无养老保险但有儿子的个人离婚风险显著地降低,无儿子但有养老保险的离婚风险显著地提高,既有儿子又有养老保险的个人离婚风险降低但并不显著。城乡也体现出一定差异。对于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效应不显著,且有儿子降低离婚风险的可能性较城市更大。结论表明,养老保险作为养老安排对婚姻稳定性的负向效应相较作为婚姻资产的正向效应更显著,子女因素也会通过养老安排间接地影响婚姻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