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发力推动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其不仅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还会衍生出新的教育公平等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问题,并依据差异结果提出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均衡发展的建议刻不容缓。这将不仅丰富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对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通过统计分析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运用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以CRITIC法、泰尔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对G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均衡发展的建议。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指标方面研究较少,差异指标研究更少的现状。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从应用过程的角度,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差异系数法、CRITIC法等方法,构建了一个侧重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研、信息技术有效性、信息技术应用效果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2)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本研究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和能力等级两个角度对G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进行测算。从区域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且主要为区域间差异,中部地区差异最小,南部地区差异次之,北部地区差异较大;从能力等级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且主要为等级内差异,高等级教师之间应用水平差异较小,低等级教师之间应用水平差异较大。(3)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均衡发展的建议。研究发现G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且主要为区域间差异和等级内差异,交叉指标分析发现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研两方面应用水平差距较大。针对区域差异和等级差异问题,本研究建议政府要关注区域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同时也要关注等级内差异。针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差异,本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推广机制,扩大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针对教师信息技术教研应用水平差异,本研究建议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探索适合教师信息化教研的新型模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已有文献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指标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差异指标更少,本研究从应用过程的角度,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已有文献中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的研究一般都是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常见的区域角度,本研究同时从区域和能力等级两个角度,并交叉指标维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本研究还有以下两方面需要完善:一方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指标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尽管本文的差异指标体系构建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之上形成的,但仍难以避免所有缺失。在确定用于评估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指标权重时,本文只是运用了 CRITIC法,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采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再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本研究只对G省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向更多的省份去进行扩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