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的制备及双辊铸轧镁合金薄带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主要研究变形AZ31镁合金的最佳冶炼冶炼条件及以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将近终形双辊铸轧技术应用到镁合金薄带的生产中,利用近终形双辊铸轧薄带新工艺快速凝固、动态直接成形的特点,直接制备镁合金薄带坯,解决了坯料成形问题,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提高了镁合金薄带坯的冷加工成形性能。主要是利用我国产的皮江法镁为原料,向镁液中添加Zn、Al、MnCl2,Al-Mn合金来制取性能优良的AZ31变形镁合金。并对制备的镁合金样品进行组织成分物理性能的检测,找出最佳试验条件,即合金化温度720℃、搅拌时间30分钟、MnCl2加入量80克。然后以AZ31B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的双辊铸轧机,成功地铸轧出了1.5~2.5mm厚、250mm宽、边部整齐的镁合金薄带。初步掌握了AZ31B镁合金的熔炼和铸轧工艺参数。 对铸轧所得的镁合金进行了直接冷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铸轧工艺改变了镁合金的显微组织,铸轧状态的镁合金薄带可以直接进行冷轧,最大变形程度可达到40%。研究了铸轧镁合金薄带的退火工艺制度,铸轧状态和经轧制后的镁合金薄带通过退火处理后,组织进一步细化,使薄带的塑性有了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双辊薄带连铸熔池内布流系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薄带产品的质量。熔池液面波动、流体混合和流场状况是衡量布流系统好坏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水力学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计算相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细胞凋亡特征及相关药物对MDS-L原始细胞系的调控作用。 方法: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系统,APAAP)结合DNA末端原
常规以45#钢及有关的合金钢为基材,固体渗硼工艺易产生的渗层较薄,较脆,与基材结合不牢,易于剥落问题。本论文以通过在渗剂中适量地加入稀土元素,对工艺进行改进。 通过金相显微
我国电气化铁路向高速(200-400km/h)发展是必然趋势。高速电车线要求在保持较高导电率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电车线的抗拉强度。根据现实与可能,国产化的高速电车线将是铜镁、铜(或
虚拟内窥镜技术是医学图像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十年才出现的医学图像后处理系统.它可以降低诊断成本,提高诊断效率,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社会效益,是近年
生命健康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纳米科技在21世纪拥有着巨大前景。而这两者的结合,即纳米科技在生命健康产业的应用也将在21世纪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广阔的前途。纳米技术是指利
针对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投产的FTSC 薄板坯连铸技术进行研究,采取示踪剂追踪、铸坯取样、综合分析等手段对唐钢薄板坯SS400 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分布、类型、来源及数
摘要:铝电解工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迫切需要对国内铝厂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并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以期能够降低铝电解能耗。本文从铝电解槽的电-热场及应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