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省”建设背景下的海南产业政策立法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省”建设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意识,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进、协调,在省域范围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南作为率先在全国提出建立“生态示范省”的省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载体把省域范围内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围绕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省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容科学、体系完善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海南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本文第一介绍了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立法的相关理论,对产业政策法产生的理论依据、进行产业政策立法的必要性等进行了阐述。第二,对产业政策立法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形势下,产业政策立法应当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彰显产业政策法的生态特色。第三,在评析海南的产业政策及其产业政策立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海南产业政策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对主要国家的产业政策立法进行研究,对他们通过产业政策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技术、环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借鉴建议。最后,在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框架下,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与区位特点,提出了构建契合“生态省”建设的产业政策法若干设想,认为海南的产业政策立法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立法原则,其内容要最大限度的体现海南“生态省”建设需要,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只破坏不保护”的传统生产发展模式,促使海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表演者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传播手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各国相继签订《罗马条约》等国家公约或者条约,各国在国内也先后通过
本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两级法院审理的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纠纷案件,对该案中左某保、韦某英与黄某四、左某龙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效力的认定,两级法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从而引起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德、意、日相继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政权,对内实行残暴统治,对外积极推行
纵观我国30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构的精简,但是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权不清、层级过多等问题仍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阻滞因素。随着我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