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脸识别,是一种利用使用者面部的特点实现身份认证的模式识别技术。又名肖像识别、脸部识别。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由四个部分构成,依次为:人脸搜索(在图片中检测出人脸)、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匹配。在实际中,一个待识别的对象特征、比如人脸图像特征是大量的且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识别的精确度,就需要不断地提取新的特征。在现实情况中,由于收集样本的代价过高或时间过长等原因,及时获取充足的训练样本并不容易。大多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是一种利用使用者面部的特点实现身份认证的模式识别技术。又名肖像识别、脸部识别。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由四个部分构成,依次为:人脸搜索(在图片中检测出人脸)、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匹配。在实际中,一个待识别的对象特征、比如人脸图像特征是大量的且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识别的精确度,就需要不断地提取新的特征。在现实情况中,由于收集样本的代价过高或时间过长等原因,及时获取充足的训练样本并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待研究课题的实时性,无法等到获取全部样本后再进行机器学习。所以只能一边从样本中学习知识,一边将学习到的知识储存到学习系统中。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本文使用了两种人脸识别算法,主成分分析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开展了研究。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无监督子空间的维数约减,主成分分析算法的基本原理是K-L变换,最后在本人自建的selfmade人脸数据库上进行了开集人脸识别实验,验证了这两种人脸识别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针对传统人脸识别算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对两种具体的增量学习算法,增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Incremental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INMF)和增量主成分分析算法(Increment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PCA)开展了研究。针对传统增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每次只能新增一个训练样本,运算效率过低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批增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分块矩阵。增量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空间投影变换。最后在本人自建的selfmade人脸数据库和公共的AR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增量人脸识别的实验,利用这两种增量学习算法处理新增的人脸训练样本,计算增量前后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增量学习和批量学习系统运行的时间,验证了这两种增量学习算法均能达到既提高人脸识别率,又减小运算复杂度的目的的性能。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用户可以通过动态感知频谱资源,机会式地接入到当前未被授权用户占用的授权频段,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为了协调这一接入过程,任意两个认知用户可以在缺乏授权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利用跳频方式实现在公共可用信道上的汇聚,并交互包括频谱感知结果、时钟和握手协商等各类型控制信息,从而实现不依赖于任何固定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交互,并有效缓解单个控制信道存在的流量饱和问题。现有针对跳频汇聚问题的研究大
在无线通信中,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与RS(Reed-Solomon)码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LDPC码,得益于校验矩阵(H矩阵)的稀疏性以及软判决译码的应用,其译码性能具有逼近香农极限的特性。然而,由于H矩阵存在短循环,LDPC在译码阶段经过瀑布区后会遭遇错误平层,使得其可靠性下降。考虑到RS码不仅能够纠正突发错误,还可以消
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大多采用单信道的竞争类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当网络规模或网络负载变大时,网络性能急剧下降,且难以提供QoS支持。为了满足大规模节点同时通信、网络最大吞吐量12Mbps、分组投递成功率不低于90%和QoS支持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信道TDMA自组织网络协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对目前已有的自组网路由和MAC技术现状进行
最近的二十年里,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航监控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场场面监视的要求。而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机场场面智慧化建设。在机场的智慧化建设过程中,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目标分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机场场面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分割算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近年来,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其对图像数据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已经广
5G时代将提供给人们更流畅、低时延以及可靠的上网体验,这些都离不开5G的关键技术之一:信道编码,而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因其良好的译码性能以及可并行化执行、灵活的速率匹配兼容特性被5G标准采用作为e 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场景下的数据信道编码方案。在5G标准中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
前三章主要回顾了ABO3结构的锰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物理特征,总结当前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未知的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了说明。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工艺、实验方法、Rietveld方法的原理及拟合的基本步骤。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2(Sr1-xCax)3/2MnO4和Nd2-2xCa1+2xMn2O7系列多晶样品,通过FULLPROF程序对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
军事科技发展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动目标出现在军事装备竞争中,这种竞争使得国防领域迫切需要雷达对机动目标的有效探测。雷达通常通过长时间信号积累来提高信噪比。然而机动目标的距离走动特性和多普勒走动特性导致传统长时间积累方法失效。针对距离走动和多普勒走动进行完全匹配积累的算法虽然积累效果好,但计算量冗余度较大。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基于分段处理的雷达机动目标回波积累算法。并针对这两种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
随着人们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频谱异构以及频谱资源动态变化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网络中的节点实现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中,任意两个认知节点可以根据跳频算法以及自身的参数生成独立的跳频序列并按照序列进行信道跳变。采用跳频盲汇聚的控制信息交互机制相对于其他几种控制信息交互机制有较突出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缓解授权信道的阻塞情
网络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无线自组织网络拥有无需架设基础通信设施、可灵活移动快速组网、无中心等特性,因此在现代化军事、应急通信等场景中被大规模使用。天线作为网络节点信息发送与接收的载体是无线自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向天线不同,定向天线在提升网络容量、提高信道带宽利用率的同时,拥有抵御干扰和监听的能力,因此在对安全性和网络容量等有更高要求的场景中采用定向自组网是必要的。定
同一物体在不同频段的成像结果往往包含和体现出不同的直观信息,将它们有效地融合,可以展示出更丰富的信息,实现信息互补。太赫兹/毫米波无源探测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探测不同物体在太赫兹/毫米波频段自身辐射亮温的差异来成像的技术,可以在成像图像上显示出隐匿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将太赫兹/毫米波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能更好地体现场景、被检人外貌以及隐匿物品的综合信息,便于安检及监控等应用。本论文依托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