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分析及血清FGF21变化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盐酸吡格列酮与盐酸小檗碱治疗伴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及盐酸小檗碱治疗伴糖代谢异常(IFG/IGT/新诊断DM)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条件受试者173位被随机分至三组:A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n=59)、B组(生活方式干预组+吡格列酮15mg qd,n=56)、C组(生活方式干预+小檗碱0.5g tid组,n=58),共治疗16周。研究主要终点为: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BG)、HbAlc];血脂(TC、TG、HDL-c、LDL-c);肝酶(ALT、AST、γ-GT)水平的改善;次要终点为:质子磁共振波谱方法(1H MRS)评估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HFC)变化。结果:一、各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性别、年龄、BMI、腰围、WHR、血压等;二、主要终点:治疗后血糖变化: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FBG下降0.00±0.90mmol/L(P>0.05),2hBG下降0.80±2.3 mmol/L(P>0.05),HbAlc下降0.11±0.82%(P<0.05);2)吡格列酮组FBG下降0.43±1.19 mmol/L(P<0.05),2hBG下降3.00±3.31 mmol/L(P<0.05),HbAlc下降0.55±0.59%(P<0.05);3)小檗碱组FBG下降0.51±1.38 mmol/L(P<0.05)2hBG下降2.34±3.36 mmol/L (p<0.05),HbAlc下降0.54±0.74%(P<10.05);4)三组间比较,FBG、2hBG、HbAlc下降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BMI与基线后,仅2hB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两比较吡格列酮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变化: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TC下降0.08±0.68 mmol/L P>0.05,TG升高0.01±0.92 mm01/(P>0.05),HDL-c升高0.02±0.13 mmol/L(P>0.05),LDL-c下降0.10±0.56 mmol/L(P>0.05):2)吡格列酮组TC下降0.13±0.85 mmol/L(P>0.05),TG下降0.17±0.88 mmol/L (P>0.05),HDL-c升高0.08±0.12mmol/L(P<0.05),LDL-c mmol/L下降0.09±0.85(P>0.05):3)小檗碱组TC下降0.59±0.75 mmol/L(P<0.05),TG下降0.53±0.96 mmol/L (P<0.05),HDL-c升高0.02±0.18 mmol/L(P>0.05),LDL-c下降0.30±0.75 mmol/L(P<0.05);4)三组间比较,TC、TG下降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性别、BMI、基线后,差异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小檗碱组与毗格列酮组T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生活方式相比T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LDL-c变化的绝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酶变化: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ALT下降12.52±21.50U/L(P<0.05),AST下降5.40±10.59 U/L(P<0.05),γ-GT下降4.94±33.93 U/L(P<.05);2)吡格列酮组ALT下降28.95±32.46U/L(P<0.05),AST下降12.55±16.46 U/L (P<0.05),γ-GT下降16.38±18.47 U/L(P<0.05)3)小檗碱组ALT下降16.60±21.07U/L(P<0.05),AST下降7.16±9.15 U/L (P<0.05),γ-GT下降12.48±22.73 U/L(P<0.05)4)三组间比较,ALT.AST下降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性别、BMI、基线后,ALT下降绝对值差异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吡格列酮组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下降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要终点: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肝脏脂肪含量绝对值下降11% (P<0.05);2)吡格列酮组肝脏脂肪含量绝对值下降15%(P<0.05);3)小檗碱组肝脏脂肪含量绝对值下降17%(P<0.05);4)三组间比较肝脏脂肪含量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其他指标变化:三组均可有效降低体重、腰围、WHR、血压(P均<0.05),吡格列酮组降低收缩压较明显,小檗碱降低体重、腰围、血压更明显(组间比较P均<0.05);四、安全性评价:吡格列酮与小檗碱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及41.38%,不良反应两组表现不同,吡格列酮组主要是肌肉酸痛(21.05%)、心悸(10.53%)、乏力(10.53%),小檗碱组主要是纳差(37.50%)、腹泻(21.88%)、严重便秘(1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伴糖代谢异常的NAFLD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和生活方式加用吡格列酮或加用小檗碱治疗均可有效地改善糖代谢、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及各项肝酶;小檗碱在改善血脂谱、降低体重、腰围和血压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吡格列酮和小檗碱治疗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第二部分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肝脏脂肪含量关系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一个由肝脏分泌的具有调节糖脂质代谢功能的内分泌因子。近期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血清FGF21升高。本研究旨在检测血清FGF21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的量化关系。方法:伴糖代谢异常(IFG/IGT/新诊断糖尿病)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年龄18至65岁的受试者共138例(男/女:72/66)纳入研究。测量受试者隔夜空腹形体参数、血糖、血脂、肝酶等生化指标。血清FGF21水平采用内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以质子核磁共振光谱方法(1H 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结果:1.研究对象基线肝脏脂肪含量分布范围为:2.47%至81.95%,均数±标准差为32.30%±15.95%。2.以基线肝脏脂肪含量四分位分组29.76%(22.04%-44.58%),可见肝脏脂肪含量处于第一、二、三分位时,血清FGF21水平逐步增加,分别为194.12±126.96Pg/ml, 219.65±141.74Pg/ml和326.44±149.47Pg/ml,且第三分位组的血清FGF21水平与第一、第二分位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肝脏脂肪含量处于第四分位时,FGF21开始下降到258.75±124.69 Pg/ml(与第三分位相比,P值=0.059)。3.随着基线肝脏脂肪含量逐渐升高,各组血清ALT、AST水平逐渐升高(P值均<0.001),在肝脏脂肪含量第四分位时达到最高,分别为61.11±37.27 U/L及37.07±15.50 U/L。其他代谢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血清FGF21与基线肝脏脂肪含量正相关(r=0.198,P=0.047),把肝脏脂肪含量分为低于四分位组及第四分位组,可以发现在低于四分位组,血清FGF21与肝脏脂肪含量正相关(r=0.276,P=0.009),在第四分位组,两者相关性消失。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肝脏脂肪含量低于四分位时,FGF21是优于任何其他传统参数(包括A1T)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临床指标。当基线肝脏脂肪含量包括四分位时,血清FGF21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关系被削弱。6.治疗后,随着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血清FGF21升高。结论:血清FGF21可反映未干预状态下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在重度脂肪肝及治疗后患者中,FGF21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相反。以血清FGF21反映肝脏脂肪含量还缺少足够证据。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多,任意行驶、肇事逃逸等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违法行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套牌车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套牌车辆活动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对于节约水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缺乏专业对口的人才、设计主体综合投入不足等问题。为
药物分析是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指导学生牢固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并按照国家的药品质量标准,掌握药物及其制荆的生产、使用及贮存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和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且时间早,进展快、范围广、预后差,即所谓加速性AS,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持久
白梅的洁白花色是一种很引人注目的色彩,历朝历代有无数诗人骚客用珠光玉色、雪白霜洁等赞美颜色的词汇从色彩角度赞美梅花。自梅色泽如白雪,凋落如飘雪,繁密如覆雪,而且白梅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酶学检查是最为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患者体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60例左心衰竭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1例。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是,作为互联网技术向物理世界延伸和拓展的物联网技术,也同样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内部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而通信管道安全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从安全管理平台架构、安全控制方案实现流程、密匙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通信管道安全控制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