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目标对象非接触自动识别的技术。它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读写灵活、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无须人工干预,可自动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本文在研究超高频射频识别阅读器系统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阅读器体系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ISO180006C标准的阅读器。阅读器设计包括数字基带和射频两个部分。数字基带部分为软件设计,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前向链路为阅读器对标签发送的命令进行PIE编码,通过设计数据缓冲器实现两种不同速率的码元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方案有效可行;反向链路为阅读器对标签返回的密勒调制副载波进行解码,设计了有限状态机,构思严谨,检错能力强。射频部分为硬件设计,采用锁相环频率合器提供前向和反向链路的本振信号,前向链路创新地运用PIN二极管作为高频电控开关,实现了基带信号的ASK调制,并经过功率放大形成最终发射信号,信号输出中心频率910MHz,输出功率大于1W,调制度大于90%,射频输出具有很好的稳定度;反向链路采用IQ正交双通道零中频接收机,对接收信号进行混频滤波放大后,通过比较器进行电平判决,还原出基带信号,信号占空比基本保持50%,误差不超过10%,通过ADS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符合ISO180006C协议要求。
其他文献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技术是一种无需导体线直接相连的电能传输技术,相比于有线电能传输,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一些易爆的矿井油井、水下环境等具有有线电能传输无可比拟的优势,更能在植入式医疗微电子设备及相关应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本文以植入式器件的无线供电为应用背景开展研究,以提高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的传输效率为目标,首先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Ni O是一种典型的p型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光学及电学特性。Ni O同时是现在应用于阻变存储器RRAM研究比较热门的材料。ZnO也是一种重要的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光电材料,是制备蓝紫
本研究从温泉水样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耐热耐酸普鲁兰酶的野生菌株,命名为D-1,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测定,细胞化学组分分析,16S rDNA序列相似性比对,基因组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等相结合的多相分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确定D-1为脂环酸芽孢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的一个新种。对D-1所产普鲁兰酶粗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D-1所产普鲁兰酶的
人类大脑是一个分工精细且相互协调的高级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多个脑区的共同协调工作,人脑能够完成对信息的接收、传递、加工、融合等过程。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是大脑功能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