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以癥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慢性肾脏病3-5期的疾病、证侯、症状特点,对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速度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对慢性肾脏病3-5期的认识,包括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进展,西医对慢性肾脏病3-5期的研究,肾络癥积理论探讨,包括肾络癥积理论的形成、中医病机探讨和中医治法。临床研究部分,为益气化痰、通络消积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BUN、Scr、eGFR,评估益气化痰、通络消积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为6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中医辨证、辨症治疗。治疗组162例病人,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中医辨病辨证辨症治疗之基础方益气化痰、通络消积。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和BUN、Scr、eGFR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5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Scr、BUN、e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cr、BUN、eGF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GFR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中医证侯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2%,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后在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心烦易怒、口苦、口中粘腻、夜尿清长、腰膝酸软、大便粘滞、恶心、呕吐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P<0.05或P<0.01)。结论:西医基础治疗合并益气化痰、通络消积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尤其对于气虚湿热瘀积者尤为适宜,还可显著增加eGFR并降低Scr、BUN,改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