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u3Ti4O12巨介电常数陶瓷掺杂改性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tgaoy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Cu3Ti4O12(以下简称CCTO)陶瓷是一种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材料,其介电常数在102105Hz的频率范围内几乎不变。除了具有典型的TiO6八面体外,CCTO具有的刚性CuO4正方形结构能够有效抑制钙钛矿结构的铁电相变,使得CCTO的介电常数在100600K的温度范围内几乎不变,优异的介电性能使CCTO有望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铁电体材料。不过,巨介电常数往往伴随着高介电损耗。严重限制了CCTO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中的CCTO陶瓷均由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陶瓷试样进行晶相分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通过背散射电子成像法观察陶瓷表面形貌;采用能谱仪(EDS)分析晶粒、晶界元素的分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CCTO陶瓷中的金属阳离子价态变化。并采用宽频介电谱测试系统测量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介电频谱。本文研究了Ca位和Ti位的施主和受主掺杂对CCTO陶瓷介电性能和点缺陷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施主掺杂能有效地降低中频介电损耗,但同时晶界区肖特基势垒高度降低,引起低频介电损耗的增大。受主掺杂CCTO陶瓷晶界肖特基势垒上升,使低频介电损耗减小。受主掺杂使晶粒电导减小,所以高频介电损耗也随之减小。同时通过Cu2+和Ca2+的相互替位形成A位的错位掺杂,发现A位的错位掺杂对CCTO陶瓷各项性能的影响不大。其中Cu2+替位Ca2+后的CCTO陶瓷表现出的性能变化类似于施主掺杂的情形,有助于中频损耗的减低。而尽管Cu元素含量的增加引起了晶界析出物的增加,但CCTO陶瓷总体介电性能的变化并不大。图57幅,表8个,参考文献60篇
其他文献
盘尾丝虫活化相关分泌蛋白1(Ov-ASP-1)核心致病性相关结构域-1(PR1)具有很强的免疫佐剂活性,但先前报道的重组PR1带有组氨酸融合标签,不仅需用价格较贵的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而
石墨烯是二维蜂窝状结构材料的原型,基于石墨烯结构,人们可以用其它Ⅳ族元素构造具有类似结构的二维材料,如硅烯、锗烯和锡烯。最近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用Si和Ge原子部分取代石墨烯中的C原子,以获得具有更优异性能的siligraphenes和germagraphenes。众所周知,石墨烯是完全平的,硅烯是有翘曲的。对于siligraphenes,通常假设当Si原子的浓度超过C原子的浓度时
不锈钢管材的点蚀会造成穿孔与应力集中,管材在内外压的作用下,将会发生断裂,影响油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如何减缓点蚀,对于油气管道输送的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对浸没于中性溶液的不锈钢表面点蚀进行了数值研究。从浸没于中性溶液的不锈钢表面点蚀实际反应机理出发,结合液体流动传输特性和相间转化原理,建立了不锈钢格子Boltzmann腐蚀模型。应用该腐蚀模型,模拟点蚀全过程,得到点蚀不同阶段的蚀坑形貌随时间的特征变化
电催化还原CO2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已成为了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在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中,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过电位高、选择性低以及较难高选
黄秋葵具有庞大的市场,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果实贮藏、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和秋葵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运用方面的研究,对其剪切和伸拉流变性能特别是在饮食过程中与唾液混合时的流变行为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开发黄秋葵这一极具潜力的天然资源,本课题对其黏液性多糖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剪切和伸拉性能分析,以获得这种胶体的机械性能和分子行为的基本信息。同时对秋葵多糖与人体口腔唾液混合物和人造唾液混合物进行全面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引起鸭、鹅、火鸡等禽类的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开展了基于膜通透性增强蛋白(Imp)的肽核酸(PNA)探针检测血
自从2004年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实现了石墨烯的制备,人们认识到只有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可以稳定的存在于自然中。这一发现激发了研究者对各种二维材料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在这些二维材料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Dirac材料。Dirac材料是指其低能电子行为能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Dirac方程描述,这种电子能量-动量色散关系被称之为Dirac能带。石墨烯就是最具代表的二维Dirac材料。石墨烯中具有许多优异的性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1人,根据GC
内循环冷却式屏蔽泵在叶轮进口存在淹没射流(简称内射流)现象,会造成泵汽蚀性能下降,影响泵的正常稳定运行。本文以离心泵内射流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手段,对泵内射流的流动结构及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探究,预测内射流存在时离心泵的汽蚀性能,揭示泵内空泡形态和分布规律;将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于提高屏蔽泵汽蚀性能研究,最终对改进后的屏蔽泵进行试验验证。论文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具有内射流
目的探究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