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排毒方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气虚湿浊瘀阻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益气排毒方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气虚湿浊瘀阻型),评价益气排毒方在促进肾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其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中药+西医综合治疗)30例、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30例,疗程为14天,以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及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至开始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间隔时间(随访3个月)作为评判指标,比较两组AKI患者在治疗后第3、7、14天的肾功能水平及疗程结束时的中医症状疗效,并对患者在90天内发生的临床终点事件(肾脏替代治疗)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病、病因、AKI分期、是否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治疗前血肌酐、血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的血肌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的血肌酐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的血肌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7、14天的血肌酐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3天的血肌酐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7、14天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胱抑素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14天的血胱抑素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胱抑素C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14天的血胱抑素C及治疗前后的差值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的GF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的GFR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的GFR及治疗前后的差值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至随访期结束,观察组患者在90天内没有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生存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内共发生4次临床终点事件,生存率约为86.7%,时序检验,两组的生存函数曲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4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排毒方通过补肾健脾、益气降浊、活血化瘀的作用途径,以起到修复及保护肾脏的作用,从而改善早期AKI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受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入射光波长的一半。超分辨显微镜已有很多,但制作工艺复杂,适用样品有限,对成像条件要求苛刻,因此应用受到很多限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