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D-1、PD-L1及Tim-3三种因子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种因子中两两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探索在鼻咽癌中PD-1、PD-L1及Tim-3对于该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鼻咽癌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经鼻内镜活检、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并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非角化型)患者45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22例确诊为鼻咽黏膜慢性炎的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鼻咽癌及鼻咽部的正常黏膜组织中PD-1、PD-L1及Tim-3的表达。收集鼻咽癌及鼻咽部黏膜慢性炎蜡块标本对应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参考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鼻咽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x2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Spearman秩相关研究PD-1、PD-L1及Tim-3三者之间的关系。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PD-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中,在鼻咽癌组中PD-1蛋白阳性表达29例,阳性率为64.4%(29/45),对照组中有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22.7%(5/22),两组差异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9,P<0.05)。Pd-1的表达在吸烟组显著高于不吸烟组(P<0.05),提示PD-1的表达与吸烟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分期和性别无关(p>0.05)。 2.PD-L1主要表达场所位于细胞浆中,在鼻咽癌组中,PD-L1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为68.9%(31/45),对照组中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为9.1%(2/2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21.42,P<0.05)。PD-L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是否吸烟无关(p>0.05)。 3.Tim-3主要表达场所位于细胞浆中,在鼻咽癌组中,Tim-3阳性表达30例,阳性率为66.7%(30/45),对照组中有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2.7%(5/22),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1.41,P<0.05)。Tim-3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性别、年龄、是否吸烟均无关(p>0.05)。 4.本研究中,三种因子在NPC表达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后得出,PD-1与Tim-3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141,p=0.001),PD-1与PD-L1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34,p=0.174),PD-L1与Tim-3在NPC的组织表达无相关性(r=0.155,p=0.230)。 结论: 1.PD-1、PD-L1及Tim-3在NPC组织中表达均异常增高,PD-1、PD-L1及Tim-3的表达与NPC的发展、疾病分期和预后有关。 2.在NPC组织中,PD-1和Tim-3的表达存在协同作用,呈正相关。PD-1与PD-L1和PD-L1与Tim-3在NPC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3.PD-L1的阳性表达与NPC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D-1的阳性表达水平与NPC患者吸烟有关,而Tim-3在NPC中的表达无特异性,提示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同NPC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